傳說中的女兒茶,是用泰山西路扇子崖下青桐澗中青桐葉制成的,具有清瘟祛火、利尿解毒的作用。據(jù)當(dāng)?shù)厥份d,泰山西麓扇子崖北谷“多青銅,曰青桐澗”。這里山谷遍布青桐,加以溫和濕潤,光照時(shí)間長,是以每年初春青桐抽芽,碧綠鮮嫩,當(dāng)?shù)厣矫癫芍右耘谥?,成為香型?dú)特的女兒茶,其風(fēng)格迥異于南方名茶。
泰山女兒茶歷史悠久,史料中關(guān)于女兒茶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李日華《紫桃軒雜綴》, “泰山無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點(diǎn)飲,號(hào)女兒茶。”同時(shí)代的宋燾也有品飲“女兒茶”的記載:“攜我尋真者,酌彼以青桐。至味元無味,恬然自無窮”。此后數(shù)百年有關(guān)女兒茶的記載屢見于泰山古代方志典籍。如明末查志隆等編《岱史》(刊于明萬歷十五年)卷十二《物產(chǎn)志》記云:“茶,薄產(chǎn)巖谷間,山僧間有之,而城市皆無,山人采青桐芽,曰女兒荼。泉崖趾茁波口者曰女兒茶,皆清香異南茗。”清唐沖冕輯《岱覽》卷第三十博覽三《虞衡》篇云:“女兒茶......清香異南茗。”其它如《泰山志》《泰安縣志》上也都提及,所載略同。清聶釵《泰山道里記》載:“泰山西麓扇子崖之北,舊多青桐,曰青桐澗。”山民多到此掘取桐芽,以法炮制,用泰山泉水沖飲,清香爽口,因桐芽鮮嫩如少女,故而有“女兒茶”的佳名。
大約到清中葉,泰山女兒茶便已流行于貴族世家之中了?!都t樓夢(mèng)》原著六十三回有一篇斷意為:管家林之孝查夜時(shí),恐寶玉壽宴上飲食過多而停食,提醒襲人該沏些普洱茶吃,襲人、晴雯二人忙說:“炯了一茶缸子女兒茶,已經(jīng)喝過兩碗了。”說明在明末清初泰山女兒茶不但已登大雅之堂,而且還作為健脾消食的茶飲料供榮國府的王公貴族享用。
雖然,泰山女兒茶最早在明代就有記載,但其成名并成為大清皇帝朝拜泰山的御用佳品是從乾隆爺開始的。傳說乾隆皇帝當(dāng)年到泰山封禪,上山至此,欲飲茶休息,但因泰安并無茶樹,于是官吏們選來美麗的少女,到泰山深處采來鮮嫩的青桐芽口含成茗,以泰山泉水浸泡,且用體溫暖水,獻(xiàn)給皇帝品嘗,為其泡茶消渴,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乾隆深受感動(dòng),便為之起了這動(dòng)人的名字,名曰“女兒茶”??梢?,五岳之首泰山之巔女兒茶之說并非空穴來風(fēng)。女兒茶獨(dú)特的香氣,如純潔美少女之清雅幽芳,令人神往,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