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中國人家里、單位都少不了的東西。消暑解渴,保健養(yǎng)顏,喝茶這事兒說深了,足以成書;但說淺了,也未必人人都知道。今天先不談茶文化,且就茶消費中最大眾化的十個問題,請教一下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秘書長吳錫端,看看他對于這些“簡單”的問題是怎么說的。
早有報道說茶葉上有很多農藥,那該怎么辦呢?
在茶葉的農藥殘留問題上,明前茶相對來說安全性比較高,因為產茶區(qū)各種蟲害一般都是周期性輪回發(fā)作的。春季蟲害發(fā)作的間隙較長,春茶的農藥含量要少得多。春茶過后是蟲害的高發(fā)期,每十幾天就發(fā)作一回,這時就要對茶樹噴灑農藥,因此,夏秋茶的農藥殘留相對較多。
光看茶葉的形狀、色澤、氣味,幾乎是不可能辨別出茶葉是否有農藥的,只能通過質監(jiān)局的專家進行檢測才行。不過,對絕大多數(shù)茶葉來說,含農藥是很正常的,只要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對人體就是安全產品。另外,一些農藥成分,如茶葉中的鉛在平時沖泡時,是幾乎不溶于茶湯中的,而且在兩小時內,用普通水沖泡的茶葉,所含的殘留農藥成分大部分都泡不出來。因此,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嚼吃茶葉,二是不要一杯茶從早泡到晚不換茶葉。這樣喝茶,還是比較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