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茶頭?相信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在這里就不過多的贅述,今天我們就來談?wù)劺喜桀^到底要怎泡才好喝呢?
眾所周知,老茶頭一定是熟茶,而熟茶不一定就是老茶頭,那么在沖泡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不能等同于熟茶,不能用熟茶的沖泡方法來套。
首先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下老茶頭的特征:①熟茶;②外形緊實;③沱狀;④果膠含量重。
從以上特征可以看出,老茶頭其實和一般的熟茶是很有大區(qū)別的,特別是外觀上,它是非常緊實的小沱狀。那么相對于熟茶散料、磚茶、餅茶,大沱茶而言來說都要難泡。為什么這么說呢?
主要體現(xiàn)在四方面:
;茶量不容易掌握
老茶頭是小沱狀,大小不一,如果不特意的稱量,很難精準(zhǔn)到每克。比如,多一沱可能就多兩三克,少一沱也就可能少兩三克,那么對于泡普洱茶每泡的標(biāo)準(zhǔn)是有差距的,它不像熟餅、熟散,少或多都很好控制,少了還有散的碎的填補,多了也一樣很好去除,但老茶頭則很難做到。
;水溫難以掌控
泡老茶頭的水溫通常情況下來說都需要高溫,但是對于一些很原料很嫩的茶頭來說,就不一定了。而且每泡茶頭的時候,都要保持水溫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這就很考究技術(shù)了。
另外,老茶頭有個比較奇怪的特性就是,如果在洗茶、醒茶的時候,如果醒不好,那么后面基本是廢掉的,無論怎么泡,喝著味道都不對……可能始終都喝不出那種醇厚醇香的感覺來。
所以很多人說,“老茶頭泡得好不好,好不好喝,在第一泡的時候基本就決定掉了”,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了些,但事實與這說法也相差無幾。因此,水溫是泡老茶頭的關(guān)鍵。
;沖泡時間不容易控制
老茶頭的因為是緊實的沱狀物,很難判斷它的老嫩程度,因此在沖泡的時候,大致要根據(jù)新茶和老茶的情況而定,新茶則出湯稍微快些,老茶就要慢得很多。
新茶不用多說,泡過老茶頭的人幾乎都能掌握,但是老茶具體慢到什么程度就很考究了,如果出湯時間過早,水溫還沒浸到茶里,內(nèi)含物質(zhì)就不容易稀出來,那么茶湯的滋味就會相對較寡淡;反之,出湯時間過慢,水傾出物就會過多,茶湯就會過于濃烈。所以時間很難掌握。
;沖泡節(jié)奏不好把握
沖泡老茶頭是節(jié)奏感很強的一種泡法。特別是四個人以上喝的時候,作為主泡,千萬不能讓水溫低下去,杯子冷了再沖泡下一泡,千萬不要這樣!若要隨時都喝到醇厚的老茶頭,水溫必須在93℃以上,杯子不冷的情況下就要泡下一泡了,否則,泡出來的老茶頭可能不是老茶頭應(yīng)有的滋味。
從上面來看,是不是覺得老茶沖泡怎么還那么多講究,是不是我們不按照以上講的,就泡不好老茶頭,就喝不到它純正的滋味了呢?
其實,對于一般大眾茶友來說,大可不必非得按上面的來操作,要使得老茶頭從始至終的都好喝的話,其訣竅總體概括起來就兩大點:“高溫”,“先泡后煮”。
不管是選擇蓋碗還是紫砂壺沖泡,新茶還是存放多年的老茶頭,從頭至尾水溫一定要高。當(dāng)然,泡老茶頭最好還是選擇紫砂壺會更好些,因為紫砂聚溫性強,更能充分發(fā)揮老茶頭的特性。
高溫泡到八九泡后,你可以繼續(xù)選擇相同的泡法,直至泡淡。另外,十多泡后,在你喝的過程中感覺有點淡了,那么此時就可用煮的方式,這樣就會充分把老茶頭里面的內(nèi)含物完全稀出來融入茶湯,直至喝淡倒掉。
按照這樣方式雖不一定會最大程度發(fā)揮老茶頭的作用,但至少不會使你的老茶頭泡廢掉,而你從頭到尾也能喝到滋味濃醇的老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