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
蘋果斑點落葉病為害葉片,先在葉上產生褐色至深褐色小斑點,直徑2~3毫米,周圍有紫色暈圈,邊緣清晰,隨著氣溫升高,病斑擴大,直徑可達5~6毫米。數(shù)個病斑連接成片呈不規(guī)則形,嚴重的葉片焦枯脫落。天氣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黑色霉層。發(fā)病后期病斑常被其他真菌寄生,中央呈灰白色,并長出小黑點,有的葉片穿孔,病斑脫落。果實受害,表皮產生直徑2~5毫米褐色斑點,周圍有暈圈。
病害原因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枝條上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侵染春梢葉片,花期前后開始出現(xiàn)病葉,7月上、中旬是春梢為害高峰。病葉上大量產生孢子,重病園病葉率達50%以上,每葉平均病斑5個以上開始出現(xiàn)落葉。同時病菌孢子可以反復進行再侵染,9月上、中旬進入秋梢為害高峰。10月中、下旬基本停止發(fā)病。氣候條件與病害流行關系密切。一般春季蘋果展葉后,雨水早而多,空氣濕度在70%以上,發(fā)病早而重。果園密植,樹冠郁閉、空氣濕度大,雜草多,透風不良有利于發(fā)病。此外,病害的流行與葉齡關系密切,病菌主要侵染嫩葉,30天以上的老葉一般不再受侵染。不同蘋果品種抗病性不同,一般元帥、新紅星、印度、富士、青香蕉容易感病。金冠、國光次之,紅玉、祝光發(fā)病較少。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秋末冬初要及時清掃果園落葉,剪除病梢集中燒毀。進入7月中旬,要剪除無用的徒長枝。及時中耕除草,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空氣濕度,減少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