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洱茶綿羊
章家三隊的茶,相對普通的臺地茶,價位上肯定是翻倍來講的。以前去章家三隊,茶價便宜的情況下,考慮的是茶葉的加工水平。那種坊間流傳的帶有“布朗味”的茶葉,即所謂的“煙味,糊味,鍋底味”,入口就讓人不禁眉頭皺皺,期盼下次再來時,能有所改善和提高。
有一次,我住在茶農(nóng)家里,親自體驗一把茶農(nóng)生活:大家清晨早起,帶上包好的米飯和腌菜來到茶地勞作,朝露涼快好采茶,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我雙手笨拙地在茶樹上掐來捏去。中午就地嚼冷飯,沒有午休接著采,烈日之下烤干巴,太陽落山把家還,漫長山路腳底軟,餓著肚皮把飯想。我普洱茶綿羊回到茶農(nóng)家就等閑視之,主人家還在忙著殺青,揉捻,攤晾,直到晚上九點多鐘才開飯,我狼吞虎咽感慨之,不容易……實在不容易?。?br>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我對茶葉的恭敬之心,發(fā)自肺腑,油然而生。有人說,茶葉不過一堆干樹葉子,賣不出去就是白搭。這樣的人滿腦子的金錢觀念,對給予他財富的茶葉沒有絲毫的感情,也沒有要表示感謝的意思,真是褻瀆了茶樹精靈的恩賜。
茶葉被西方人譽為“來自東方的恩賜”,英國人喝下午茶,稱之為“一天中有陽光的時刻。”那是享受一杯茶時,激發(fā)的感恩之情。我想,作為一名中國茶商,在商言商的時候,在處理人與茶的關(guān)系上,直白到“一堆干樹葉子和一疊鈔票”的地步,如此涇渭分明而不能融為一體,那真是枉然焉。
2013年的春天,我又去了一趟章家三隊,隨機進入四戶人家試茶,其中兩戶差強人意,另外兩戶的茶葉令人滿意,干毛茶的香氣明顯,深嗅令人舒坦。二比二的結(jié)局,打了個平手,讓人看到希望所在。至于茶價,那真是一個奇妙的體驗:進寨之前聯(lián)系茶農(nóng)兄弟,告之的價格和坊間流傳的價格一樣,約十分鐘后抵達村寨,再詢價確認(rèn),每公斤又漲了10元。茶農(nóng)兄弟致歉于我:“不好意思,剛才有位老板加了10元,大家就跟著漲價了。”
我非常能理解這種波濤洶涌式的漲價——寨子里停放著幾輛皮卡車和越野車,都是來收茶的,只等茶葉曬干,立馬過秤拉走,毫不留情。不是輕車熟路的外地客商,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茶,茶農(nóng)會告訴你沒有茶可賣,有的是真賣完了,有的是還留著那么幾袋,等著繼續(xù)漲價再賣。
我認(rèn)識的布朗族兄弟家的茶確實賣完了,只有喝的,那就先喝吧,之后就在他的帶領(lǐng)下,來到其他人家,見到幾袋藏在家中惜售的茶葉,章家三隊的茶章家三隊的茶哈哈,收茶也是件蠻有趣味的事情。
來源:普洱茶綿羊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