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志》里記載了一則非常有名的禪茶公案。
明代萬歷三十九年,一乘大師從五臺山來黃山,把獅子林寺建在黃山絕少有的高山泉邊(1630米)。一天,一位傲慢的施主來向大師問禪。大師只是于天眼泉提一壺甘泉。然后,給施主沏茶。
水很快注滿了茶杯,但大師視若無睹,以至于泉水四溢,流了一桌。施主連忙喊:“大師,水已經(jīng)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大師放下手中的壺,注視著他說:“你的頭腦就像這個茶杯,里面裝滿了固有己見,你不把自己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學(xué)茶的過程是個不斷倒空自己的過程,倒的越空,能加入的新的東西就越多,謙卑是茶最大的德行,也是最難學(xué)的一課。
我們從一無所有而來,為了生存,不停的加入加入,希望有一天加滿,直到有一天真的加滿了,結(jié)果反而物滿則溢,老子說:“物壯則老,是為不道,不道早已。”很多人這時候就已經(jīng)駐足了,但我認(rèn)為這時候反而必須要倒空他,這樣才能繼續(xù)新的人生。
就像《易經(jīng)》64卦的最后兩卦,63卦是水火既濟(jì)卦,好像一切圓滿了終止了,而最后一卦64卦是火水未濟(jì)卦,水與火的位置一變,全新的旅程才能開始,而且是更高的格局。水是往低處流的,而火是往上走的,當(dāng)火在水之上的時候,就永無相交,水火不容,但是如果火能甘于在往下流的水之下,那就能得到水的滋養(yǎng),不會目空一切,引火燒身,總有貴人適時給你良言,就會有所為有所不為。
然而加滿容易,倒空難,這就是大師和普通人的區(qū)別。
圍棋大師吳清源,媒體稱他為“一個人的抗日戰(zhàn)爭”,只身一人挫敗日本所有頂級圍棋國手。很多專家學(xué)者都研究他的棋路,發(fā)現(xiàn)他根本沒有任何棋路,沒有什么所謂的高超技術(shù)。
后來有細(xì)心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他每次在圍棋大賽之前,都會背上一遍《道德經(jīng)》: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蛟S,這才是吳清源真正的制勝秘訣所在,真正的大師都是得道的,任何行業(yè)都有道,師有師道,茶有茶道,棋有棋道,但大道相通,道之最高境界莫過于無為而無不為。
把自己倒空,空虛無物,致虛極守靜篤,與天地同在,接受到天地萬物的能量,那是無止境的狀態(tài)。一位高僧大德說過:“入世的生活以擁有為樂,再擁有也終究有限;出世的生活以空無為喜樂,反而無邊無限。” 愿我們以茶為媒,體悟宇宙人生的無邊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