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洗茶,目前看到很大一部分做茶直播或講解的同行們在進行錯誤的操作。他們認為的洗茶,就是在第一泡時,把熱水淋到茶葉上,然后立刻出湯。就好像給茶葉沖了個澡一樣。那么正確操作是什么樣的?正確操作是:把熱水均勻淋在茶葉上之后,蓋好蓋碗的蓋子,這里說的“蓋好”并不是正正地把蓋子蓋在蓋碗上,而是留好出湯口的傾斜角度。
從停止注水開始,散茶泡9-10秒鐘,餅茶撬下的茶塊泡12-14秒鐘。然后出湯。建議提前兩秒把蓋碗拿起來,舉到公道杯上方出湯的位置,這樣秒數(shù)更準確!說好的“洗茶”為什么要這樣悶泡,是因為干燥的茶葉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吸收熱量和水分,以便釋放茶葉的香和苦。第二泡以同樣的方法,縮短1-2秒的悶泡秒數(shù)即可。第三泡-第5泡無需悶泡。第6泡開始適當拉長悶泡的秒數(shù)。
下面說為什么是這個悶泡秒數(shù)。
第一種情況:悶泡秒數(shù)短于上述描述范圍:悶泡時間短的,茶湯會一直有澀感,大家可以自己試一下。因為營養(yǎng)物質(zhì)沒有完全喚醒。
第二種情況,悶泡秒數(shù)過長:茶葉會被燙熟燙死,茶葉失去香氣、回甘,只留有苦底。這就是所謂的茶葉“失活”上述兩種錯誤示范,泡出的茶都不會好喝!
正確的悶泡秒數(shù)也不是絕對的,比如在高海拔水溫較低的地區(qū),悶泡秒數(shù)也要適當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