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國家標準規(guī)定,普洱茶屬于黑茶,可是很多茶友都持有異議,特別是普洱茶生茶,沒有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怎么算是黑茶呢?對此,我們來看看本文作者的觀點。以下為原文。
2008年之后,市場有許多民間專家主管認定普洱新制生茶是綠茶,只有經(jīng)過陳化的生茶才是真正的普洱茶。這是一種相當經(jīng)不起推敲的錯誤觀點。首先假定普洱新制生茶已經(jīng)被歸于“綠茶”,那么有幾個問題的邏輯就需要厘清:
1、以此類推,綠茶是否可以摻入普洱?甚至以綠茶緊壓成型,一段時間后也可稱其為普洱?陳年綠茶是否可等同于陳年普洱?
2、若是將新制普洱視作綠茶,那么在制程中的殺青與干燥溫度就成為了無法厘清的問題。普洱茶之所以能夠在長時間的倉儲中品質愈發(fā)醇厚,正是因其制作過程中的低溫環(huán)節(jié)(殺青、毛茶干燥、緊壓茶干燥)所致,低溫制程適度保留了茶葉中生物酶的活性,為茶品后期轉化奠定了基礎;而綠茶為了提高香氣與鮮爽度,確保茶質在保質期內不發(fā)生大變化,在制作過程中使用了高溫殺青與高溫干燥(相對于普洱茶)。這也就使得綠茶存儲時間越久,其品質越呈下降趨勢。一切的分野都來自于加工過程中殺青與干燥的溫度差別。
3、普洱茶由于從鮮葉到殺青之間存有萎凋制程,根本不符合綠茶的基本定義。綠茶的定義是不發(fā)酵茶,而普洱茶鮮葉采摘后到殺青之前要經(jīng)過數(shù)個小時的靜置萎凋過程,過程中茶葉發(fā)酵會產(chǎn)生明顯變化。
4、若是將新生茶定為綠茶,不可能訂立綠茶變成普洱的年限與標準,而若是制定一個固定標準,那么如何解釋茶品在達到標準限定的“下一秒”不再是“綠茶”呢?不能嚴格界定并且明顯與事實相違背,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
5、否定普洱茶越陳越醇厚的特性。普洱茶因其原料與工藝的特殊性,造就其越陳越香的特性,將普洱茶定為綠茶,則普洱茶就應依從綠茶“尚鮮爽”、“以新為貴”的特質,顯然這是對普洱茶的根本否定。
圖為:南茗佳人“景邁山200年”生茶
以上,從工藝制程與市場規(guī)范的角度可以看出將普洱茶歸類于綠茶的荒謬之處。這基本上是棄歷史文化于不顧,且對普洱茶沒有基本認知所致。綠茶與普洱生茶制程上差異甚大,綠茶為嘗鮮嫩為主要品飲目的,普洱生茶以青壯葉為主且能陳化,兩者的品飲取向完全南轅北轍,根本無法混為一談。且普洱生茶長時間儲存于地區(qū)環(huán)境影響茶品甚巨,所謂適飲口感年限及狀態(tài)更無標準可言。
此論若是茶友間的閑聊或無不可,對于飲者而言,關心的一定是茶好不好喝,而不是什么白黃綠青紅黑的分類。但若是牽涉到制定相關的標準與制程,以及市場規(guī)范與認同的建立,這種說法就荒之大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