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喝茶來說,泡茶顯得更具有技術(shù)含量一些。同樣的一包茶葉,會泡茶的人和不會泡茶的人所泡出的茶湯味道卻是大相徑庭的。我們常說,把爛牌打贏才算是本事,而泡茶亦是如此。隨手而得的茶葉,若能得出其真味,真真算得上茶中的技術(shù)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茶葉的性質(zhì)。在我國,茶葉種類大致分為: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白茶。不同茶葉因所制作的工藝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茶葉屬性。譬如,白茶不經(jīng)過發(fā)酵,因而茶葉嬌嫩,不宜用高溫沖泡;普洱茶屬后發(fā)酵茶葉,一般選用粗老的葉子為原料,因此,普洱茶可選擇烹煮的方式,并且不宜悶泡過久,會導(dǎo)致茶味過濃。
再者,泡茶之水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對于泡茶用水的選擇有許多種,譬如自來水、泉水、井水、雨水等等,選擇何種水質(zhì)來泡茶,從古至今,人們就頗有研究。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有記載,茶為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微惡,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雖佳弗佳也??梢姡盟畬ε莶璧闹匾?。
最后,我們需掌握茶葉與茶水的比例。不同的茶葉茶味各有其輕重,普洱茶、紅茶、烏龍茶一類,因經(jīng)過發(fā)酵,若茶葉量過多,則茶水苦澀味重;綠茶、白茶一類,因保留了茶葉較多自然、原始之氣,品之清新,因此,若是“重口味”的茶友,可加大茶量。
泡茶是一門技術(shù),其中的輕重、急緩,需我們在慢慢地實(shí)踐中揣測、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