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果黑斑病的防治

發(fā)布時間:2024-03-08
人參果黑斑病的防治
一、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上生黑色小斑,后擴展成近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病斑多時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干枯或枯死。
二、病原菌形態(tài)特征:稱一種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絲狀,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氣孔伸出,束生,每束l-5根,梗圓筒形或短桿狀,暗褐色,具隔膜1-4個,大小30.6-104×4.3-9.19(微米),直或較直,梗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卵形和倒棒形,淡黃色,孢子大小85.6-146.5×11.7-22(微米),縱隔1-9個,橫隔7-13個,頂端長有較長的喙,無色,多數(shù)具1-3個橫隔,大小6.3-74×3-7.4(微米)。病菌發(fā)育溫限1-45℃,26-28℃最適。分生孢子在6-24℃水中經(jīng)1-2小時即萌發(fā),在28-30℃水中萌發(fā)時間只需35~45分鐘。每個孢子可產(chǎn)生芽管5-10根。
三、發(fā)病特點: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jīng)2-3天潛育后現(xiàn)出病斑,3-4天產(chǎn)生分生孢子,并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復(fù)侵染。遇有持續(xù)5天均溫21℃左右,相對濕度大于70%持續(xù)時間長,該病即開始發(fā)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響相對濕度的變化及病情的擴展。此外,該菌屬兼性腐生菌,管理不當或大田改種人參果后,常因基肥不足發(fā)病。
四、防治方法
(1)保護地人參果重點抓生態(tài)防治。由于早春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jié)露,利于此病的發(fā)生和蔓延。應(yīng)重點調(diào)整好棚室的溫濕度,減緩該病發(fā)生蔓延。
(2)采用粉塵法于發(fā)病初期噴灑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連續(xù)防治3-4次。
(3)施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00-250g。
(4)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5)發(fā)病前開始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五、特效藥劑:噴克菌阿米西達醚菌酯等。
上一個:臥牛的栽培與管理
下一個:茶餅的開茶技巧簡介

換硬盤需要多少錢一個,換個硬盤大概多少錢
一控一備用排水泵防爆控制箱
水肥管理不當造成盆栽蠟梅不開花
SAWA自吸泵
手機開機的密碼忘了怎么辦,手機開機密碼忘記了怎么辦
編碼器的核心——錳片如何制造
復(fù)合式鹽霧試驗箱廠家
詐騙初犯的量刑
補腦益智的薄荷靈芝茶飲
光電式污泥濃度計的使用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