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鳳寧號,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滇紅茶。這家有著50多年家族制茶史的企業(yè),近年來迅速成長為滇紅茶的后起之秀。而且鳳寧號在普洱茶市場也深耕已久,不但擁有德豐昌品牌的普洱茶產(chǎn)品線,其在勐海的普洱茶加工廠也已投產(chǎn),并著手布局普洱茶倉儲。云南鳳寧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張貴景,經(jīng)過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對倉儲更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早期云南的倉儲,從國營茶廠時期到改制時期,在張貴景看來都是純自然倉,沒有任何的人工干預(yù),倉庫蓋出來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那時候,大家也不會太多地去硏究倉儲的問題。因為當(dāng)時的云南人是不怎么喝普洱茶的,云南人做普洱茶純粹是為了賣而不是為了存,所以沒有過多存放普洱茶的需求,也沒有越陳越香的概念。
普洱茶的倉儲,早期基本都是在香港完成的。國內(nèi)倉儲的興起,是在2007年第一波市場高峰過后,在廣州、東莞逐步興起的。云南開始對普洱茶倉儲有所重視,大致是2012年以后才開始。在此之前,云南的普洱茶企業(yè)也基本不重視倉儲,因為大家都不愁賣。但隨著普洱茶產(chǎn)量的逐年增加,價格的不斷上漲,終端消費的步伐卻沒有跟上來,在商家的倉儲有限,廣州、東莞的倉儲也有限,北方市場倉儲概念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一些廠家逐年積累的庫存越來越多,倒逼著云南開始考慮倉儲的問題張貴景表示,只要一說到廣東倉許多人就想當(dāng)然地理解為是濕倉,但濕倉是沒有絕對概念的,什么算濕也是沒有標(biāo)準(zhǔn)的。后來茶界一般界定認為,相對濕度高于80%,年平均溫度高于38℃就是高溫高濕倉,并由此引申出了高溫低濕倉、低溫低濕倉等區(qū)分。所以沒有必要去爭論北方人不喜歡南方倉,南方人不喜歡純干倉之類的問題。
比如倉味問題,香港經(jīng)常喝普洱茶的人,一喝到?jīng)]有倉味的普洱茶,大多會覺得這個茶不行,但云南人一喝到有倉味的茶也會覺得這個茶不行。大家對一個茶“不行”的表述都不一樣。香港人說不行是因為沒有倉味,云南人說不行是因為有倉味,所以要辯證地看這個問題。香港倉需要做出的是帶有明顯茶倉味道的茶,云南人需要的是不出倉味,而這就是普洱茶特別的地方。不過張貴景認為,就云南的原產(chǎn)地倉儲來說,還是應(yīng)該追求干凈的自然倉加部分人工干預(yù)。經(jīng)過近年來的實踐和研究,張貴景指出云南各區(qū)域的倉儲有如下特點:易武是典型的高溫高濕;勐海、思茅雖然也屬于高濕,但溫度沒有易武高,溫差也不大;臨滄相對來說溫度要更低些也更干燥;昆明則比臨滄更干燥,所以滇中地區(qū)大家比較喜歡把倉儲地選擇在元江,因為元江是典型的高溫高濕倉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