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禪?茶中無禪?妙華法師說他“至今我的心里二二乎乎的”,妙華法師心里其實(shí)是明明白白的,只是他沒有點(diǎn)破。
依山建寺,依寺種茶,早成古風(fēng)。僧人戒五欲,既無“洞房花燭夜”之喜,也無“金榜題名時”之春風(fēng)得意,飲茶品茗,便成了淡薄名利的僧人主要嗜好。以至寺前廟后開墾,僧人尼姑種茶,蔚然成風(fēng)。
西山寺的西山茶、惠明寺的惠明茶、徑山禪寺的徑山香茗、踏泉庵的云霧茶、鹿苑寺的鹿苑毛尖等,無不與禪接緣。更有甚者,九華毛峰,傳說是地藏菩薩從西域帶來,茶禪相通,遂成茶中極品??梢?,禪中有茶。何況,佛經(jīng)中許多妙文偈語、趣事個案,戒律聲聞,開啟智慧,重察人生,不也如品茶一般,入口先有絲絲苦味,久而彌香,遂至日不暖席、夜不倒單之境?
茶中有禪。色澤翠綠、味道甘醇、香幽如蘭,這不正是禪宗追求的淡漠名利、心如明鏡嗎?普陀山僧人將山巖上的僅有的五六斤小白巖茶供觀音大士,就是因為其茶“毛骨生風(fēng)六月涼”;而廬山東林寺僧人慧遠(yuǎn)以自種茶招待陶淵明、陸靜修,以至“話茶吟詩,敘事談經(jīng),通宵達(dá)旦”,就是因為飲茶心清神爽,為談經(jīng)誦律增添興致。乾隆皇帝在西湖的獅峰下胡公廟飲龍井茶,并將廟前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不能說其中沒有“禪”意。蘇曼殊“丈室番茶手自煎……為向摩耶問鳳緣”,不就是在茶中尋禪嗎?
茶中何以有禪?根源在心中有禪!“靜試卻如湖中雪,對嘗兼憶剡中人”,蘇軾冬天在西湖喝龍井茶,竟然從茶里喝出湖中的雪味,緣于他心里的一個“靜”字啊!曹雪芹寫妙玉用積雪煮茶,應(yīng)是受了蘇軾的啟發(fā)。
其實(shí),茶中豈止有禪?茶中還有道、有儒,更有佛、道、儒的糅合。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被朱諫稱為“仙人采下白云英”的白云茶、陸羽取名的“仙茗”茶、白居易詩贊的“仙茶”等,就含有煙云縹緲的道氣。“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歐陽修筆下的江西富豪,大約品嘗的是茶中滿腹經(jīng)綸的鴻儒之味。李世民在龜山頂上一邊品茗,一邊弈棋,他品嘗到的茶中,除了追求來世的佛性外,還應(yīng)有不脫儒途的江山霸業(yè)和祛病延年的道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