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又名大力子、蝙蝠刺等。
一、特征特性牛蒡為菊科牛蒡?qū)俚亩晟荼局参铩?br>牛蒡肉質(zhì)根圓柱形,長60-120厘米,粗3-4厘米,表皮黃褐色、黑褐色等,肉質(zhì)灰白色,稍粗硬。
葉片輪生,廣心臟形,全緣呈波狀,葉片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有長葉柄。生長中期長出的葉片在莖上互生,廣卵形或心臟形,向上葉片逐漸變小,葉柄漸短。基生葉片很大,長50厘米,寬45厘米,色淡綠。
牛蒡莖高1.5米左右。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天抽生花薹。直徑約4厘米的頭狀花序簇生排列呈傘房狀,總苞球形,內(nèi)著生上百個管狀兩性花?;ü谧霞t色,筒狀5裂,雄蕊著生在花冠中央。子房橢圓形,下位一室,柱頭細長2分叉,自花授粉。
牛蒡的開花期為7-8月。開花后1個月左右種子成熟。果實為瘦果,長0.6-0.8厘米,寬0.2-0.3厘米,倒卵形彎曲,灰黑色,表面有數(shù)條不明顯的棱線,千粒重12-14.5克。果實即為種子。
牛蒡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光,耐寒、耐熱性均強。種子發(fā)芽溫度為15-30℃,適溫為20-25℃。15℃以下,30℃以上種子發(fā)芽率明顯降低。種子發(fā)芽需一定光照條件,發(fā)芽期有光照條件可起促進發(fā)芽的作用。新采收的種子有休眠期,可用變溫處理,或硫脲浸種打破休眠。植株生長適溫為20-25℃。地上部不耐寒,在3℃左右時,即枯死。根部耐寒,可耐-10℃的低溫。
牛蒡是綠體通過春化的作物。在肉質(zhì)根直徑1厘米以上,氣溫在5℃以下,較長時間才能通過春化階段。在12小時以上的長日照條件下,才能抽薹開花。
牛蒡的葉片大而多,蒸騰作用旺盛,生育期需要較多的水分供應。但根系不耐澇,在地下水位高或積水的地內(nèi),經(jīng)2天以上,即會腐爛或大量發(fā)生歧根。
牛蒡適于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栽培。栽培前需深翻土地0.5-0.8米。生長期需要大量的肥料。適于在有機質(zhì)豐富的疏松地塊栽培,不適于過分粘重的土壤。忌連作,適宜的ph為7-7.5。
二、類型與品種中國栽培牛蒡歷史很短,尚無自己育成的品種,多從日本引進。
按生育期長短,牛蒡可分為三種類型:
早熟品種:生長期90天左右。植株較矮,葉片較小。一般于3月中旬播種,6月中旬收獲;或于8月上旬播種,10月底至11月初收獲。肉質(zhì)根長30-35厘米,根粗1-1.5厘米。又名小牛蒡。
中熟品種:生長期150天左右。植株大小介于早、晚熟品種之間。一般4-5月播種,9月開始收獲。又叫中牛蒡。
晚熟品種:生長期180天左右。春季4月播種,10月收獲。植株高大,葉片大,生長勢強。肉質(zhì)根長70-140厘米,粗3-4厘米。又叫大牛蒡。
目前國內(nèi)常用的品種有:
1、柳川理想是中國栽培的主要品種。屬大牛蒡類型。
抽薹較遲,春、秋栽培均可。肉質(zhì)根長75厘米,粗3厘米。該種裂根少,空心遲,肉質(zhì)柔嫩,香氣濃,品質(zhì)好。
2、渡邊早生是3月播種,夏季收獲的中早熟品種。根長70厘米。肉質(zhì)根膨大快,肉質(zhì)柔嫩,香氣濃,品質(zhì)佳。
3、地皇牛蒡適于秋播,肉質(zhì)白嫩,裂紋少,品質(zhì)較好。
4、野川是中晚熟品種,大牛蒡類型。葉片葉柄較寬,長勢旺,根長100厘米左右。頭部較粗,皮色深褐,易糠心,早春易抽薹。
5、松中早生牛蒡是早熟類型。抽薹晚,可用于春、秋兩季栽培。肉質(zhì)柔嫩,白色,無澀味,烹妊時不變黑。根毛少,裂根少,根長70-75厘米,根形整齊一致,收獲期較長。
6、大長根白內(nèi)肌牛蒡根長,不易分枝,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春、秋栽培均可。
三、栽培季節(jié)牛蒡的適應性很強,播種期范圍很寬。
春季露地栽培可從3月上旬至6月上旬露地播種,于6月至9月陸續(xù)收獲。秋播露地栽培在8月上旬播種,于12月至翌年4-5月陸續(xù)收獲。利用地膜小拱棚栽培,于10月中下旬播種,翌年5月收獲。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進行越冬栽培,于9月中下旬播種,翌年1-3月收獲上市。
四、春季露地栽培技術
1、栽培時間山東省一般是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6-7月收獲。如用晚熟品種于8-9月收獲。
2.整地、作壟栽培牛蒡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砂壤土地塊。
播種前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75000千克,復合肥750千克。按照播種帶深翻80厘米以上。翻后作壟。春播壟向東西。栽培壟有單行壟和雙行壟兩種。單行壟的行距60厘米,在行中間挖20厘米寬、80厘米深的溝。溝內(nèi)混入肥料及少量殺蟲農(nóng)藥(辛硫磷)。溝內(nèi)填土后,在溝上筑梯形壟,壟高30厘米,底寬30厘米,頂寬20厘米。雙行壟的行距為120厘米,在中間挖40厘米寬、80厘米深的溝。施肥后,在溝上筑梯形壟,高30厘米,頂寬60厘米,底寬80厘米。
牛蒡的根入土深達1米,只有深挖溝,才會使牛蒡根長、產(chǎn)量高、畸形少。一般挖溝深最少為80厘米,有條件時可達1米以上。挖溝時,表土與底土分放兩側(cè)。表土與有機肥拌勻、整細,剔出石塊、磚瓦等雜物,放入溝底;底土與有機肥混勻放在上層。
3、品種選擇春播牛蒡可根據(jù)收獲期選用不同的品種。收獲期是根據(jù)預測市場價格確定的。通常情況下,頭一年市場價格高,如當年栽培面積擴大,則市場價格會逐漸下降。這種形勢下,易選用早熟品種,于3月早播種,爭取早上市,力爭在價格不太低時收獲。如果頭一年市場價格很低,當年播種面積偏少的情況下,市場價格會逐漸上升。此時宜選用晚熟品種,在4月份播種,爭取晚些時間收獲上市,力爭在價格較高時上市。所用品種在品種一節(jié)中已經(jīng)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4、播種播種前,先澆一次大水,使土壤沉實,再扶壟播種。
播前先浸種催芽。將種子用25-30℃的溫水浸泡4-6小時后,撈出用濕紗布包好,放在25-30℃的溫度條件下,保持濕度。約經(jīng)30小時,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單壟栽培時,在壟中間開3厘米深的溝,澆小水,水滲下后,按10厘米株距點種籽粒,后覆土2厘米。每公頃播種150000粒左右。雙行壟作時,在壟上按小行距40厘米,開2道淺溝,株距10厘米,每公頃165000-180000株左右。每公頃播種量2.25-3千克。
播種后及時覆蓋地膜保墑。如無地膜,可在播種行上覆蓋一層麥草保墑。出苗后及時清除麥草。
5、田間管理播種后,由于覆土太薄,土壤易干旱影響出苗。因此,應及時檢查,如缺墑,可在麥草上撒水,或在播種溝旁開小溝澆水浸潤。大雨后應及時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jié)。
播種后,1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在陰天或傍晚陸續(xù)撤去覆蓋的麥草。防止中午撤草,幼苗突見強日光造成灼傷。覆蓋地膜者,出苗后應立即破膜開小洞引苗出膜,防止薄膜壓苗,造成熱傷。
待幼苗2葉期時間苗。間除生長不良,葉色過濃、病、殘、傷株。有缺苗處,可在苗密處挖苗移栽補齊。4-5片葉時定苗,定苗株距為20-30厘米,每公頃52000-75000株。早熟品種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有的地區(qū)定苗株距為15厘米。這樣高的密度適于砂質(zhì)土地塊,由于土質(zhì)不肥沃,單株生長不大,不致引起徒長。而且收獲時,不須挖掘,只要用力拔起即可。后期密度顯大時,可拔收大株,留下小株繼續(xù)生長。定苗不宜過早,防止死苗引起缺株。
幼苗出齊后,及時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提高地溫。松土開始應淺,定苗后逐漸加深,植株封籠后停止中耕,防止造成機械損傷。夏季應及時人工除草,防止草大壓苗。
牛蒡生長期很長,應及時追肥。在定苗后,牛蒡進入4葉期,葉的直徑達10厘米,根長達40厘米左右,此時植株生長旺盛,應進行第一次追肥??擅抗暿秃戏?50千克,在離苗10-15厘米遠處開淺溝施入。追后立即澆水。第一次追肥后15-20天左右,進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頃施復合肥450千克,可隨水沖施。第二次追肥后15-20天進行第三次追肥,每公頃施復合肥300千克,方法同第二次。
每次追肥后,應及時澆水。適宜的土壤濕度是見干見濕,即地表5厘米的土壤略干即澆水,一般5-7天澆一次水。土壤過分干旱會降低產(chǎn)量,過澇會致死。雨季應及時排水防澇,防止水多爛根。
牛蒡絲
6、收獲根據(jù)牛蒡的品種特性,待肉質(zhì)根長至規(guī)定大小,即應收獲。收獲過早,肉質(zhì)根未長成,產(chǎn)量降低;收獲過晚,肉質(zhì)根老化,易出現(xiàn)糠心,降低質(zhì)量。一般按生育期收獲為宜。
由于牛蒡為出口產(chǎn)品,國內(nèi)基本無市場,所以收獲期應根據(jù)外貿(mào)出口單位的收購時間來決定。只要價格合理,可以適當早收10-20天,如果收購單位來的遲,也可晚采收10-20天。亦即牛蒡的采收期不是很嚴格。
收獲時,留10-20厘米長的葉柄,上部用刀削去。然后從壟的順側(cè)挖深溝80-90厘米,露出肉質(zhì)根后,拔出。土質(zhì)疏松地,可挖深40-50厘米后,用手拔出。在砂土地上,也可直接用手拔出,而不必挖掘。有條件的地方,可購買日本發(fā)明的挖溝機收獲。不論用何種方法,收獲時應注意勿傷肉質(zhì)根,或拔斷肉質(zhì)根。
收后去泥土、須根,留葉柄2厘米長,上部切去。然后分級,一般長度在50厘米、粗2厘米以上的為一級品。單株重0.3-0.4千克,大者達1千克。
五、秋季露地栽培技術秋季露地栽培方式目前國內(nèi)利用較多,是主要的出口栽培方式。
1、栽培時間山東地區(qū)秋播一般于8月上旬播種,于12月開始收獲,一直可延續(xù)到翌年4-5月。
2、整地、作壟秋季栽培牛蒡選用的地塊要求與春季栽培相同。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砂壤土為最適宜。忌黏土、鹽堿土及土層太薄的地塊,在上述地塊栽培時,易出現(xiàn)畸形和次品,產(chǎn)量也不高。由于生長初期正值北方雨季,所以栽培地一定注意要地勢高燥,不積水。否則會因積水澇害而死苗或爛根。
前茬作物收后,及時清理田園,把植株殘體清理出田外燒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