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上村最近比上村地勢稍低點的是蘆山村,蘆山村現(xiàn)有50多戶人家,全為蒙化人,公平村委會駐地和公平村小學校都在蘆山村,從景福鎮(zhèn)古里街到公平的土公路從蘆山村中間穿過,蘆山村大路邊因有幾間小賣部就顯得比其他幾個村熱鬧。蘆山是個古地名了,烏蠻語里蘆或路是大山的意思。
1950年以前公平一帶一直稱為蘆山,人民公社時期還稱蘆山大隊,蘆山村的古茶樹留下來的也有上百棵,村民的房屋后邊都有古茶樹,居屋旁要有茶樹是烏蠻遺風。從蘆山村到河對面的大平掌村有條古道相接,這條古道旁邊還留存有20多棵至少有300年樹齡的古茶樹。
路邊的古茶樹不算最古老,最古老的茶樹在地埂上,蘆山村地埂上有棵茶王樹名氣大得幾個鄉(xiāng)的人都知道,這棵茶王樹圍徑已超過2.2米,有獨立的主干,與上村那棵茶王不同,上村那棵大茶王樹干由多個分枝扭成,蘆山村的人稱本村的這棵茶王樹是公平的第一茶王,2.2米的樹圍,這在云南省已可列為省級茶王樹了。
蘆山村的村民說這樣大的茶樹1958年以前有七八棵,改地時砍掉了。在公平村委會有大茶王的幾個村,村村都有樹圍超過1.8米的大茶王樹,這些特別大的古茶樹都種在地埂上,可以看出南詔國時期背娃娃山下公平一帶方圓幾十千米的村寨地埂上都種有茶樹。
烏蠻系的倮倮人、侏俐人是背娃娃山下最早的茶農(nóng),背娃娃山下500年以上的古茶樹都種在海拔1900~2100米的地帶,這個海拔高度是古代半農(nóng)半牧的鳥蠻人居住的區(qū)域,冬季氣溫在0~5℃左右,布朗族和傣族是不會住這種高寒山區(qū)的,公平的大茶王是倮倮人、侎俐人所種。本內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