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日鑄嶺茶區(qū)對唐代用蒸青研碾法制作團餅型茶的制茶方法作了重大改革,改蒸為炒,改碾為揉,改研膏團茶為條形散茶,遂創(chuàng)制成日鑄茶。問世以來,列為貢品,享譽全國,并在之后的多個朝代享有盛名。
日鑄雪芽,清明時節(jié)開采,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采回的鮮葉經(jīng)過揀剔攤放,失水5%左右進行炒制。炒制的主要工藝有殺青、整形理條、干燥三道工序。
殺青:高溫殺青,鍋溫190~200℃時投入攤放葉800~1000克,殺透殺勻,適度起鍋,攤涼后再入鍋揉炒做形。
整形理條:鍋溫70~80℃,采用揉、炒結(jié)合,揉中有炒,炒中有揉的方法,達到形似鷹爪緊細略鉤的目的。當于度達七、八成干時起鍋攤涼。
干燥:采用烘籠進行。分毛火和足火兩個過程,毛火烘溫90~100℃,足火烘溫70~80℃,烘至足干,含水量6%以下,捻茶即碎為適。下烘后的茶葉經(jīng)攤涼、收灰密封包裝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