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1938年以前為私人制茶時期(稱為“古董茶”時期),因為紙質不流行加上茶區(qū)購紙不易,所以1938年以前茶農只在自己生產的茶品上放一張長寬約6-8厘米的紙,作為該號生產的證明,后來就叫“內飛”。每筒茶(所謂的一提,里面是七餅)有7張小內飛,分別放在茶餅的正表面;而每筒又會放置一張長寬約10-13厘米的“說明書”,后來叫“大票”。1938年以前的茶很少有外包紙的裝潢。
第二階段:中茶公司成立后,1938年范和鈞奉命成立佛海茶廠(今勐海茶廠),并開始生產普洱圓茶,直到1967年為止。約30年的時間內斷斷續(xù)續(xù)生產的中茶牌圓茶,稱為“印級茶“。現存留世有著名的中茶紅印、藍印、黃印。所有的“印級茶”外包紙一律采用手工紙;1967年以后開始把“印級圓茶”改為“云南七子餅茶”。
第三階段:也就是“七子系列”茶品(這是最復雜也最讓人頭疼的混亂時代),此類茶品的外包紙有數萬種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