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載:吳國的第四代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是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為器重,常常破例。每當韋曜?u>巖韻綠ㄊ保忝艽?u>茶荈以代酒。
孫皓(242-284),字元宗(一說名彭祖,字皓宗),三國時期吳國的末代皇帝,他是孫權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公元264-280年在位。后為晉所滅。
孫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極嗜好飲酒。每次設宴,座客至少飲酒七升,“雖不盡入口,皆澆灌取盡”(雖然不完全喝進嘴里,也都要斟上并亮盞說干)。朝臣韋曜,博學多聞,深為孫皓所器重。韋曜酒量甚小,不過二升。孫皓對他特別優(yōu)禮相待,“密賜茶荈以代酒”,即暗中賜給他茶來替代酒。
韋曜為人卻是耿直磊落,他可以在酒宴上暗地里玩些"偷梁換柱"、"暗渡陳倉"的把戲,但一旦事關國是,由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于是當他在奉命記錄關于孫皓之父南陽王孫和的事跡時,因秉筆直書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觸怒了孫皓,竟被殺頭送了命。
但是"以茶代酒"一事直到今天仍被人們廣為應用,并稱得上是一件大方之舉、文雅之事,這無論是孫皓還是韋曜,都是始料未及的。
此事見《吳志·韋曜傳》,是史籍中最早關于“以茶代酒”的一則記載。
孫皓早先被封為烏程侯的烏程(今浙江湖州南)是我國較早的茶產地。據(jù)南朝劉宋山謙之《吳興記》說,烏程縣西二十里有溫山,出產"御荈"。荈即茶也。一般學者認為,溫山出產"御荈"可以上溯到孫皓被封為烏程侯的年代,即吳景帝永安七年(264年,是年景帝死,孫皓立)前后,并且還有當時已有御茶園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