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拉丁學名:nandina domesticathunb.
科屬:小檗科南天竹屬
形態(tài)特征:為常綠灌木。株高約2m。直立,少分枝。老莖淺褐色,幼枝紅色。葉對生,2-3回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橢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漿果球形,鮮紅色,宿存至翌年2月。常綠灌木,高約200厘米。莖直立,少分枝,幼枝常為紅色。葉互生,常集于葉鞘;小葉3~5片,橢圓披針形,長3~10厘米。夏季開白色花,大形圓錐花序頂生。漿果球形,熟時鮮紅色,偶有黃色,直徑0.6~0.7厘米,含種子2粒,種子扁圓形?;ㄆ?月,果熟期12月~來年1月。
生態(tài)習性:多生于濕潤的溝谷旁、疏林下或灌叢中,為鈣質土壤指示植物。喜溫暖多濕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huán)境。較耐寒。能耐微堿性土壤。花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叢中,也多栽于庭園。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也不耐旱。喜光,耐陰,強光下葉色變紅。適宜含腐殖質的沙壤土生長。
園林用途:南天竹樹姿秀麗,翠綠扶疏。紅果累累,圓潤光潔,是常用的觀葉、觀果植物,無論地栽、盆栽還是制作盆景,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