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司法解釋是對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要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范圍、數額以及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失等方面來進行判定,當事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最高人民法院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司法解釋: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要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范圍以及結存款人造成的損失等方面來判定擾亂金融秩序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據司法實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處罰: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00萬元以上的; 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30 戶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50戶以上的;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損失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損失50萬元以上的,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00萬元以上,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500 萬元以上的,可以認定為“數額巨大”。
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屬于非法占有嗎
不屬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屬于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guī)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guī)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準確理解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關鍵在于首先要堅持該罪的行為主體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體性的統(tǒng)一。
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處罰
根據我國刑法第176條的相關規(guī)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