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瀾滄江兩岸10多個縣,凡有古茶國山、古茶樹的地點總可找到彝族、拉祜族、哈尼族的古村寨,這幾個民族中的一些支系與云南的千年茶史有關聯(lián),他們是云南自南詔國以來種茶的主要族人。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屬氐羌系民族,南詔國、大理國時期稱烏蠻,這幾個民族都有很多支系,其中一些支系種茶,無量山、哀牢山現(xiàn)存的古茶樹與這兒族中種茶的支系有淵源,彝族中的侏俐支系、倮倮支系在無量山、哀牢山種茶的歷史不會少于1300年。
一個有規(guī)律的現(xiàn)象今天仍可看到,無景東哀牢山大街鄉(xiāng)乞力村大茶王量山和哀牢山的北段,景東、鎮(zhèn)沅、雙柏南華、景谷等縣凡海拔1800米以上的村寨丿幾乎都能找到樹圍超過150厘米或樹齡超過500年以上的人工栽培古茶樹,尤其是那些樹圍在180厘米以上的大茶王所在的地點海拔大都超過1900米。
在無量山、哀牢山海拔1650米以下的村寨是很難找到樹圍超過150厘米的古茶樹的,這種古茶樹的分布線在瀾滄江兩岸的臨滄、云縣、雙江、瀾滄、水德、鳳慶、昌寧等縣也同樣存在。根據(jù)我多年考察所得的經驗,在無量山、哀牢山、云縣大雪山、水德大雪山要找500年以上的成排、成行、成林的人工栽培的古茶樹必須上到海拔1750~2200米之間的村寨,否則很難找到。
舉幾處有代表性的地點,景東縣無量山漫灣鎮(zhèn)的溫竹、中山,林街鄉(xiāng)的磨刀河、箐門口,景福鎮(zhèn)的公平、風冠山、芹菜塘。哀牢山的龍街鄉(xiāng)和哨,太忠鎮(zhèn)的大柏樹村,大街鄉(xiāng)的氣力村,花山鎮(zhèn)的文岔、蘆山,鎮(zhèn)沅縣振太鎮(zhèn)的文帕,景谷縣正興鎮(zhèn)黃草壩,以上這些村寨都分布著生長著圍徑在180厘米以上人難圍的大茶王,而這些有大茶王的村寨海拔都超過1850米,且都是彝族村寨或有彝族人居住。本內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