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鑒別流通,一直是讓無數(shù)茶友頭疼的問題。如何辨別老茶真假?整件茶品如何驗收入庫?在不拆包裝的情況下,怎樣知道一款茶的口感如何?今天,“普洱藏家”掌柜就和大家聊聊。
如今,為了讓更多茶友了解普洱茶,“普洱藏家”攜手白水清、鄧時海教授開辟了《普洱老茶講堂》欄目,將多年研究普洱茶的經(jīng)驗,發(fā)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一、鑒別正品,應多項求證
市面上的老茶、中期茶品類豐富,尤其是那些產(chǎn)量大、批次多、年份跨度大、版面繁雜的茶品,對于沒深入研究老茶、也沒見過實物的茶友來說,要辨識還是有點難度的。
不過,每一個年份的老茶,都有特定標志和時代特色。比如棉紙的紙質(zhì)、封面的印刷、字體的版本、茶紙的包法、內(nèi)飛的樣式、相關的暗記等,這些都是仿品無法全部做到的,即使部分模仿也很容易被識別出來。
比如96紫大益,最重要的外包裝特征就是“外紫內(nèi)紅”,封面南為“斷南”,螺旋包,內(nèi)飛落款是“西雙版納勐海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印有“勐海茶廠”就不對。
97水藍印外包紙質(zhì)地極薄,八中“茶”字呈水藍色,大七版外包,大字簡體廠內(nèi)飛,而非繁體“厰”。
我們在買茶的過程中,要注意多項求證,多翻翻專業(yè)書刊、多觀察茶餅特征、多咨詢同道茶友,結(jié)合包裝紙、茶版、內(nèi)飛進行綜合判斷,用心對照辨別,最后才能把一款茶品定下來。
二、整件入庫,須專業(yè)驗收
一些茶友對于好茶、喜歡的茶,通常都是整件入手,便于收藏品飲。這時,就要對入庫的茶進行專業(yè)查驗,基本掌握每一餅茶的綜合情況以后,才能確定收貨。
按我們與中老期茶打交道20多年的經(jīng)驗來說,整件入庫有一個專業(yè)的驗收流程,暫且歸納為:一驗、二望、三聞、四品。
1、驗大票。原件大票可謂是普洱茶的“身份證”,上面有品名、批次、嘜頭、凈重、茶廠等有效信息,驗收時要注意核對印在大票上方的批次信息,以防貨不對板。
接下來,觀察整筒鐵絲、麻繩、筍殼等,是否有不正常的現(xiàn)象,確定沒問題后,小心拆開筍殼,把茶餅拿出來,一一掃去上面的雜灰浮塵。
2、望外觀。先大致查看棉紙品相是否完好?原包裝紙是否被拆開過?開包過再疊好的痕跡與原包折痕略有不同,仔細觀察就能看出端倪。另,茶紙如有破損,那么蟲眼、掉邊的程度是多少?這些都是影響品相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蟲眼對普洱茶的品質(zhì)基本沒有影響。按照我們以往的經(jīng)驗,有一些蟲眼的茶,香氣與口感也是極佳的,所以蟲眼不能作為評判品質(zhì)的依據(jù)。
有蟲眼的茶,面上會殘留有紙屑粉和筍殼粉,可以先用毛刷把茶葉掃干凈,然后把茶放置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即可。
3、聞茶香。香氣是評判茶葉倉儲品質(zhì)的核心因素,可以通過聞香去辨別茶的倉儲及內(nèi)質(zhì)陳化。先隔著棉紙聞香,再從茶餅的正面、背面、側(cè)面及窩心,深吸氣聞香,都是通常采用的辦法。
正常倉儲下的普洱茶品,香氣高揚純正,沁人心脾,深吸一口都覺得肺里香甜香甜的;如果倉庫溫度過高、濕度偏大,茶品的香氣就會變得淡薄不顯、甚至帶點悶味。
第四個步驟是品鑒茶湯,由于口感品鑒是評判普洱茶品質(zhì)的最終依據(jù),且涉及到整件驗貨不便撬茶的情況,我們專門把它拿出來作為一個模塊詳細解說,見下文。
三、品鑒碎茶,可評判品質(zhì)
想檢驗一款茶的倉儲情況及轉(zhuǎn)化程度,并判斷其最終的品質(zhì),最重要的指標當然是入口的感受了。
但很多原包普洱茶,尤其是珍貴的老茶,一般都是不能打開茶紙包裝的,更談不上撬茶品鑒了。
這就讓人為難了,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呢,沒法撬茶,咱可怎么品茶湯呢!這里分享一個很實用的妙招:抖碎茶進行品鑒,這也是業(yè)內(nèi)通行且行之有效的做法。
具體來說,就是在整理茶品時,把整提茶最上面一餅或最底下一餅,抖出一些碎茶集中起來,悶喝。
普洱茶在多年倉儲陳化的過程中,難免會松散掉邊,落下一些小碎茶。由于整提茶最上面一餅和最底下一餅,與空氣接觸面更多,最能反映一件茶的倉儲情形,所以悶喝這些碎茶,能有效判斷整件茶的倉儲品質(zhì)。
倉儲優(yōu)秀的茶,喝起來湯質(zhì)濃醇,茶性清爽鮮活,香氣濃郁撲鼻,平衡持久,優(yōu)雅純正,無任何雜味異味;如果入口有雜味,活性喪失,濕味重,口感不適,那就是倉儲不過關,驗收時要多加小心了。
以上就是普洱茶鑒別流通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普洱藏家建議,要想長期收藏一款有價值的茶,購入之前要做足功課,擦亮雙眼,綜合求證,評判品質(zhì),對這款茶有深入認知以后,再選擇靠譜渠道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