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jǐn)按:《高山》、《流水》兩曲從明初以來,又有演變,朱權(quán)(神奇秘譜》寫在前半部稱為《太古神品》的一類中,《高山》短些,《流水》長些,都不分段,證明他是暗示他所輯的是唐代的曲譜,指法也確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跡。在明中葉徽藩的《風(fēng)宣玄品》中(1539),這兩曲依然前短后長不分段,但指法改動了。到明中葉以后,楊表正《琴譜真?zhèn)鳌罚?585)的《高山》是四段,《流水》是八段(他加了旁注詞),這時在宮廷中供奉的《高山》也是四段,《流水》也是八段(據(jù)《藏春塢琴譜》1620),都和朱權(quán)所說宋代的分法相符。但是和楊表正譜距離只有十五年,在同一地點南京出版的楊掄《伯牙心法》(1600)卻把《高山》變成六段了。到了尹曄的《徽言秘旨》(1647,但他在萬歷間約1600左右就已有名于琴壇)又把《高山》分成八段了。從此以后,所有清代各譜的《高山》都是八段。
從楊表正時起,《流水》原是八段,但在張孔山的《流水》中,卻在原第五、六段之間加了一段,成為九段(參看《高山》條)。所加的一段,即張譜的第六段,是用所謂"七十二滾拂"的技巧盡情模擬泉滴水流的聲音的?!短炻勯w譜》專為這些滾拂和滾拂中的和音定了些新指法,但很費解。張自己在《天聞閣譜》中寫了一篇小識說:"余幼師琴于馮彤云先生,手授口傳。所習(xí)各操尚易精熟,獨此曲最難。且諸譜所收《流水》雖然各別,其實大同小異,唯此操之六段迥相懸絕。余幼摩既久,始能聆其神趣……"我們還沒有馮彤云的材料,但可以從此看出張孔山《流水》必另有傳本。顧玉成本對于這一段用的是傳統(tǒng)的滾拂另加旁注,反而不十分費解。顧氏譜在模擬水流里的旋律性較強(qiáng),《天聞閣譜》模擬水聲較切。
1977年美國向太空發(fā)射的尋找外星人的太空船,就選有用中國的古琴曲《流水》制成的金唱片,演奏者:管平湖,演奏用琴便是這張被稱為明代第一琴的曠世寶琴寧王琴——飛瀑連珠。3、中藥流水釋名: 亦名勞水、甘爛水、揚泛水。取江水或河水二斗,置大盆中,用一個瓢,舀水高揚倒下,如此重復(fù)許多遍,直到水面泡沫成為沸珠滿盆為止。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治目不得瞑(阻虛陽盛,睡不著,眼睛閉不住)。用勞水五升、高粱米一升、半夏五合,小火慢煮,煮到只剩一升水時,去滓,飲汁,每飲一小杯。一日三次。
治汗后奔豚(誤服發(fā)汗藥,引起小肚子脹痛,有氣上沖,“如豕之奔突”,故名奔豚):
附方茯苓一兩、炙甘草二錢半、桂枝三錢、大棗二枚,用勞水二升煮之,煮至一升,一次服完。一兩服兩次。4、文學(xué)流水常與“落花”連用,喻男女雙方,如“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很多詩詞、歌曲中出現(xiàn)。5、經(jīng)濟(jì)流水商業(yè)上指的營業(yè)額,也可指銀行賬戶的資金出入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