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地區(qū),陳皮幾乎是風靡整個南粵的飲食佐料。
穿開襠褲玩泥巴的小孩把它當零食吃,老人們拿它煮水泡著喝,手藝精湛的煮婦們煲湯時最愛放幾小片老陳皮。
陳皮紅豆沙、陳皮排骨、陳皮老鴨湯、陳皮燒鵝......你所能想到的菜色,沒有不能用陳皮來加以烹制的。
在傳統(tǒng)粵菜中,它的地位幾乎不可撼動。陳皮的作用,有如畫龍點睛,一道菜有了它,風味凸顯,與眾不同。
而柑普茶,也是這一系列的吃貨體現(xiàn)。
在柑橘的族譜中,還囊括了許多其他水果,比如肇慶皇帝柑、潮汕地區(qū)的潮州柑等。
然而這一類的柑橘水果,都是以其酸甜可口、飽滿多汁的果肉著稱。它的果皮,皮厚瓤多,食用起來苦澀鎖喉,更別說曬干后泡水喝了。
有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一般的蕓香科福橘,其成熟果皮大約在4mm左右,果瓤比較厚;而新會“茶枝柑”,果皮大約在1mm左右,本身就是天然的食材。
不止于此,新會“茶枝柑”的“揮發(fā)性油”和“黃酮類物質(zhì)”含量均高于其他柑橘,有些物質(zhì)含量甚至要高于其他柑橘多達近10倍。
這也是為什么選擇用新會陳皮來制作柑普茶的關鍵。
柑普茶,如何選擇里面的普洱茶也十分重要。
生普茶口感滋味強,茶香鮮明濃郁,與陳皮搭配,反而不能很好地融合表現(xiàn)出兩者的滋味風格,正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而熟普,以醇滑的口感著稱,在滋味上不偏不倚,與陳皮搭配更顯相得益彰。
選擇熟普,一定不能以當年新做的茶作為原料。新茶,因為還帶有渥堆遺留下來的堆味,用新茶來制作柑普茶,則會影響柑普茶的整體口感。
即使是熟普,這其中也還有講究。
在熟普的原料等級中,十級屬于是用最粗老的枝葉做成的熟普,而宮廷級,則是用最細嫩的芽葉制成。
原料越粗的熟普,因為裝入柑子的難度相對比較大,而且粗枝使得內(nèi)部的空隙多,容易潛藏水份,不利于后期的融合轉(zhuǎn)化,所以不取。
而原料細嫩的熟普,茶湯口感偏甜,加之大小適宜裝茶,大多數(shù)柑普茶都會選擇用其來填裝。
原料好的熟普能讓一顆柑普茶的口感香氣提升數(shù)倍,正如原料好的生普才能越陳越香,柑普茶也同樣講究熟普的原料。
此外,普洱熟茶的暖胃、降血糖血脂作用,配上新會陳皮理氣健脾、消積化滯,保健功效十分顯著,并且茶性溫和甘醇,老少皆宜。
這也是最終選擇熟普來制作柑普茶的另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