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蟑螂花、老鴉蒜、地仙、龍爪花、一枝箭。 科屬:石蒜科、石蒜屬。 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地下鱗莖橢圓狀球形,外被紫紅色膜質外皮?;ê蟪槿~,葉5~6片叢生,呈窄條形,葉面深綠色,長30—60cm。花葶剛勁直立,先葉抽出,高約與葉相等,花5~7朵呈頂生傘形花序,花被6片向兩側張開翻卷,每片呈倒披針形,基部花筒短,雌雄蕊均伸出花冠之外,花鮮紅色,或具白色邊緣,花期8~10月。花后不易結實。 原產地與習性:原產于中國和日本,在我國秦嶺以南至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qū)均有野生分布,在自然界中多野生于山坡陰濕處及溪旁石隙中。喜陰濕酌環(huán)境,怕陽光直射,不耐旱,能耐鹽堿,要求通氣,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石灰質壤土中生 141長良好,耐寒力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鱗莖均可露地自然越冬,早春萌發(fā)出土,夏季落葉休眠,8月自鱗莖上抽出花葶,9月開花。南方冬季呈常綠狀態(tài),北方冬季落葉。 繁殖:因不易結實,故多采用分球繁殖。入夏葉片拈黃后將地下鱗莖分栽,鱗莖不宜每年采收,一般4~5年掘起栽一次。 栽培:石蒜是秋植球根花卉,立秋后選疏林蔭地成片栽植,株行距20cm×30cm,石蒜適應性強,管理粗放,一般田園土栽前不需施基肥,如土質較差,于栽植前可施有機肥一次。在養(yǎng)護期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休眠期如不分球,可留在土壤中自然越冬越夏,停止灌水,以免鱗莖腐爛,花后及時剪掉殘花,以保持株叢整齊。 同屬其他栽培種:忽地笑(f_.aures),又名鐵色箭、黃花石蒜,葉闊線形,粉綠色,花大,枯黃色,花期9~10月,分布于我國中南部,生于陰濕環(huán)境。夏水仙(l.squamigera),又名鹿蔥、紫花石蒜,葉闊線形,淡綠色,花期8月,我國江、浙、皖等省及日本有分布,生于山地陰濕處。 用途:多用于園林樹壇、林間隙地和巖石園作地被花卉種植,也可作花境叢植成山石間自然散載。因開花時無葉,可點綴于其他較耐陰的草本植物之間。亦可盆栽、切花和水培。鱗莖富含淀粉司多種生物堿,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