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說到中國遠古與普洱茶密不可分,擁有普洱茶的民族擁有大同小異的文化,從涼拌茶,酸茶,腌茶,燒茶,烤茶,糟茶,鹽巴茶,打油茶等,各族都有他們的專長,但是各族都會制作這些茶,這也表示了大家彼此文化相通,互通有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云南人喝的茶以實用為主,環(huán)境好,茶樹健康,樹齡越大,口感越好,這樣的茶無論是品飲解渴,養(yǎng)生,入藥,炒菜,都是非常好的原料,因此古樹茶是云南人非常敬重的,它能給大家?guī)砗芏?ldquo;美好”的意義,(用現(xiàn)在商業(yè)用詞稱為價值)。因此云南茶道的總原則也就是中國人茶道的總原則——“美好”,一棵樹從芽頭到老葉都可以適合不同人的喜好,滋味從“清雅”到“濃重”正是表現(xiàn)出道家升清降濁的思想,也表達了凡事都是大道至簡的理念,更表達了茶性人性的實際意義,可以適用至今,簡單奏效。而那時的云南人“天人合一”,將智慧融入了生活與茶當(dāng)中,他們以柔順和怡,真善美,容樂融,訴說著云南茶一個個美好的故事。這便是云南茶道。
我們認(rèn)為形成“道”的原因是人們的文化地域性觀念和物質(zhì)的實用性表現(xiàn)出來的。說的通俗點,每個人都有道,好像太極,心中那把尺是太極的s,會變化,黑白表示做人的觀點正反兩個面,兩點說明不能做的太絕對。個人會依據(jù)自己和環(huán)境,觀念的影響,做著當(dāng)下的事,但是人的內(nèi)心整體是不變的,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實質(zhì)。
茶道以茶為中心,茶變了,人心也變了。人心變了,表面說的話可以冠冕堂皇,心中都是這些那些的疑問,中國人很可愛的地方在于,處處讓對方有臺階下,見面三分禮,但是以明哲保身為前提。商業(yè)化的來臨,圈子文化的形成是很好的表現(xiàn)。喝茶有喝茶的圈子,茶的文化,歷史,實用,被圈子的人說的非常普遍,但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送禮,關(guān)系是比較流行的。茶不行了,要壺干嘛?茶席只是茶席而已。久而久之,茶成了面子工程,時間久了,家里的茶越堆越多,送禮的時候也就這樣了。辦事的時候禮是送的,信任以利益,實際為先。可大家知道,一個項目,一個事業(yè)要盈利是需要時間的,大家的思維是“夜長夢多”你再有信用總有出差錯的時候,因為陰陽之間總有相反的面或者點,因此都希望短期獲利。根本的東西變了,互相信任的機制也隨之變化了。
茶道,場景布置的再好,壺用的再高大上,終究是你自己的,而茶是喝到用戶自己身體里的,哪個家里沒好茶?喝到不好的,喝下去是給你面子,對他來說是你對他不負(fù)責(zé),他們心里是有底的。過來也是因為看看你的觀點給自己用用而已。最后形成了“拿來主義”。這樣的“美好”大家需要么?而茶好了,場景一般,大家過來都會喝喝茶,會跟你聊聊其他,因為你對他們身體是負(fù)責(zé)的。
曾經(jīng)的云南人喝茶的都表現(xiàn)內(nèi)心的美好,將茶融為一體,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便是云南人的普洱茶道,當(dāng)美好那一刻的來臨時,率真,柔和,包容,等一切美好的思想,正能量都因一泡小小的茶而促生。茶很弱小,只是一片葉子,茶很強大,重要會議都有茶。我們不必將茶看的太重,也不必看的太輕,我們將茶做到對每個人身體負(fù)責(zé)是初心之一,只要大家對我們有多信任,我們對您就有多真,希望人人都來喝茶,體會真實的中國茶道——“美好”。
有人說我是不需要好茶,我是賣紫砂壺的,別人來我這里只是要紫砂壺,茶我不懂,是他們的事,我們不知道您的邏輯是不是只為自己考慮,但是從我們經(jīng)驗來看,紫砂壺屬于雙氣孔結(jié)構(gòu),有透氣性,不好的茶有農(nóng)藥,重金屬,包括激素化肥都是有害身體的,喝的時間久了,對他人身體,對您的壺都是不好的,大家有壺可以去做個試驗,拿差的茶葉泡茶,泡完及時洗干凈,按照原來養(yǎng)壺的習(xí)慣做,每天這樣,一年后您做試驗,壺里的水,和一次性杯子喝的白開水,您兩個喝喝多比較就會明白了。我們做過試驗,壺里水喝完最明顯的是口腔麻麻的,一次性杯子的水卻沒有。喝著這樣的水,是對身體有害的。把這個分享給大家,是因為好友把紫砂養(yǎng)壞了,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