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我縣桃樹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由于氣候條件、品種、管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桃樹炭疽病發(fā)生較重、對桃樹產(chǎn)量、品質影響較大。有效防治炭疽病對提高產(chǎn)量和效益非常重要。
二、病原及發(fā)病規(guī)律。桃炭疽病是半知菌門炭疽病屬的一種真菌。病菌以菌絲在病枝、病果中越冬,翌年遇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即當平均氣溫達10-12℃、相對濕度達80%以上時開始形成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形成第1次浸染。該病為害時間長,在桃整個生育期都可浸染。高濕是本病發(fā)生與流行的主導誘因。開花及幼果期低溫多雨,果實成熟期溫暖,多云多霧、高濕有利于發(fā)病。管理粗放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施氮過多,樹冠郁閉的桃園發(fā)病嚴重。
三、防治技術
1、果園策劃: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的粘質土壤地段建園,要起壟移植,并注意品種的選擇。
2、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時夏剪,改善樹體結構,通風透光。結合冬季修剪,清除樹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落果,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傳染源。
3、藥劑防治。萌芽前噴波美3-4度的石硫合劑加80%的五氯酚鈉200-3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鏟除病源。花前噴1次藥。落花后每隔10天左右噴1次藥,共噴3-4次。藥劑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克菌丹4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藥劑最好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