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草白粉病是風鈴草常見病害之一。以20~24℃、空氣干燥時發(fā)病最重。病菌粉孢以子囊果在受害組織上越冬,翌年子囊果開裂,散出子囊孢子借風傳播,在溫和、干燥天氣下發(fā)病重。
癥狀:
風鈴草白粉病主要在風鈴草葉片、嫩梢上布滿白色粉層,白粉是病原菌的菌絲及分生孢子。發(fā)病嚴重肘病葉皺縮不平,葉片向外卷曲,葉片枯-死早落,嫩梢向下彎曲或枯死。
防治方法:
1.及時清掃落葉殘體并燒毀。不能用帶有白粉病菌的床土培育容易感染白粉病的秧苗。不用有白粉病的母株扦插、分株。避免適合白粉病菌生長的最適濕度持續(xù)時間過長。
2.發(fā)病初期用下列可濕粉藥劑防治:25%粉銹寧2000倍液,或45%敵唑銅2500-30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隔7~10天噴藥一次,剛發(fā)生時,也可用小蘇打500倍液,隔3天一次,連噴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