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袋取餅
當茶餅從石模下取出后,放到木架上,靜置等待與空氣相對溫度相同時,才能打開布袋取出茶餅,否則餅形的完整度會失去。取餅的手法要輕巧,不可急,避免損壞餅面。
自然晾干
傳統(tǒng)古法為自然晾干?,F(xiàn)代工藝為烤房烘干。最要注意干燥不透,容易導致茶品發(fā)生霉變。
包裝
自然晾干的茶餅這時即可放上內票,用棉紙外包好。
筍殼包裝
七餅包扎成一筒所以叫七子餅,已有百年歷史。
在印級茶時期之前大都使用竹線捆綁六道。
而1967年以后有了紙包筒裝,也有改變竹線而用鐵線(綁三條)的。
直到普洱茶被認同后,愛茶的業(yè)者就承傳傳統(tǒng)古法工藝,用上選筍殼和竹線捆綁,且竹筍透氣隔異味,有利于茶品后期存放。古董茶的藝術價值也在于此。
裝入籃筐
用竹皮編外籃,每籃裝12筒(84片)。港臺茶人稱為大支。后來因搬運的不便,有改成6筒(42片)裝的,稱為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