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倉河兩岸都是茶園蓋山、蔥蔥綠綠,老倉河南岸是民福和河底兩個村委會,老倉河北岸便是無量山聲名遠(yuǎn)揚的三倉—一外倉、中倉、迤倉三個村委會,三倉是無量山的一塊招牌,三個村委會的地名都帶有倉字,人們說老倉茶,首先想到的便是這三個倉。
景東傣族統(tǒng)管過幾百年,很多地名都為傣語,倉在傣語里意為黃竹之意,老在傣語里意為林,老倉意為黃竹林之意。老倉、中倉、迤倉在傣語里都有村子里長著黃竹的意思。三倉中的外倉曾叫過老倉,彝漢結(jié)合的蒙化人為了區(qū)分方位將老倉改稱為外倉。
進(jìn)三倉第一個村委會便是外倉,外倉地名已顯示出方位在三倉的最外邊,也就是在老倉河的下段,熱水塘河壩右岸坡頂上就是外倉。外倉有個笑話,說外倉一個瓜滾下山就掉進(jìn)了熱水塘,外倉與中倉同在條短支脈上,這條短支脈叫大雞冠山,最高處有海拔2500米,登上雞冠山山頂能看見三個縣的地界。
外倉村子海拔在1900米左右,這是彝族人居住的高度,外倉的茶園圍著村子鋪延,茶園種在海拔1800~2000米之間,1800米以下是種糧食的臺地與水田,外倉古茶樹不多,有民國年間的茶園六七十畝,其余的多是1958~2000年種的茶園,有上千畝之多。外倉有近400戶人家,村民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茶葉,因老倉茶在云南頗有聲名,所以外倉茶的價格歷來不低,村民們對茶園管護(hù)得很好外倉大部分茶園已成為安定鎮(zhèn)的生態(tài)茶園示范基地。
在老倉河茶區(qū)幾個村委會中,外倉古茶樹最少,難以找到300年以上的古茶樹,外倉村子海拔1900米,這個海拔高度的古村寨,木應(yīng)有一定數(shù)量的四百年以上的大茶樹,與外倉相鄰的中倉還保留著五六棵400年以上的大茶樹,而外倉卻找不到,外倉明代之前的古茶樹無疑是被毀了。
外倉現(xiàn)在居住的村民95%為蒙化人,但蒙化人不是外倉最早的居住民蒙化人明末清初才遷來,外倉明代之前有倮倮人、侎俐人居住,倮倮人、侎俐人半農(nóng)半牧,他們居住在1800~2100米之間的高海拔冷涼山區(qū),倮倮人、侎俐人為何沒在外倉留下成排成行的地埂茶,這與外倉離安定關(guān)軍事要沖太近有關(guān)系。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