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夏茶也就是夏季出產的茶,我們也稱之為雨水茶,一般而言是5月中旬以后一直到8月底這段時間采摘的茶就稱之為夏茶。那夏茶有什么特征呢?品質究竟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一個常識:夏天雨水落地之后正是萬物生長發(fā)育最快之時,各種植物受到了雨水的滋潤而顯得生機勃勃,再加上氣溫高,很適合植物的生長,因此夏茶的產量占了整個茶葉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夏茶的生長周期比較短,在茶葉的主產區(qū)(云南)生長周期不會超過一個月,因此夏茶的內含物質相對而言是比較少的,沒有春茶的豐富,因此造成了夏茶的茶味比較淡薄、香氣偏弱、湯感稀寡、層次感也比較單調、茶氣明顯偏弱并且苦澀味會更加明顯一些。強調一下:這里指的是同一種茶與春茶比較而言。有鑒于此,我個人認為夏茶是不怎么適合做普洱生茶的。
夏茶的產量那么多,究竟流向了哪里呢?
不可能把它扔掉,它的流向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一、制作成了烘青也就是綠茶、炒青。這里解釋一下,所謂烘青就是茶葉干燥的方式是用烘干機烘干的,炒青是將制作好的烘青也就是綠茶放置于一個圓的旋轉的筒里面豎向旋轉,下面有木炭火,小火慢慢地烘烤著,不停的在炒,這有點像炒瓜子、炒板栗一樣。烘青的量比較大,部分經過分篩、風選、過靜電,可能還要復火。部分還要再用烘干機再烘干一遍,直接包裝上市銷售。也有部分烘青銷售給花茶商或者是花茶的生產商,用于制作各式各樣的花茶,常見的茉莉花茶就是烘青為原料制作的。
二、制作成碧螺春,通常用夏茶制作的碧螺春顏色都比較的暗、易發(fā)黃,當然它的價格也會低很多。
三、部分品質好一些的用于與春茶、秋茶相拼配成普洱生茶,以提高它的附加值。
四、通常普洱茶熟茶的原料主要來自于夏茶,這是因為普洱熟茶的地域特征不明顯,市場價格相對便宜,苦澀感經過發(fā)酵之后被化解了絕大部分,喝起來刺激性不強,茶湯的質感相對于生茶而言順滑了許多,并且成本低,能比較好的控制資金風險。當然如果全用夏茶來制作熟茶的話,茶味偏淡、水味比較重,為避免這種情況,大多數產家在生產熟茶時會拼配一些春茶進去,以改善夏茶的這些缺陷。
夏茶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呢?
一般來說,夏茶的葉片比較薄,茶葉的葉間距比較大,茶梗細長并且發(fā)硬,葉片的面積也會比較大,沖泡之后茶底的彈性、韌性都不好,上手輕揉后易碎。許多茶友會因夏茶的葉片大、茶梗長就誤認為是古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