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特征
葡萄大褐斑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上。其癥狀常因葡萄品種不同而異。病斑直徑一般為3~10毫米。在美洲種葡萄的葉片上,病斑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紅褐色,中部暗褐色,有時病斑外圍呈黃綠色,病斑背面為淡褐色,后期產生灰色至褐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多時,易干枯破裂,引起早期落葉。
病原
大褐斑病pseudocercosporavitis(lev.)speg.屬半知菌亞門、擬尾孢屬。分生孢子梗細長,暗褐色,有2~6個隔膜,常10~30根集結成束狀,單根分生孢子梗大小為92~225×2.8~4微米,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棍棒狀,下端略寬,暗褐色,稍彎曲,具有7~11個橫隔膜,大小為23~84×7~10微米。
發(fā)病規(guī)律
以分生孢子或菌絲在病葉或附著在植株枝蔓的表面越冬,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寄主的葉片上,在潮濕情況下孢子萌發(fā),從傷口或葉背的氣孔侵入。一般在6月下旬開始發(fā)病,7~9門為發(fā)病盛期。地勢低洼、植株生長勢弱,通風透光差的果園發(fā)病尤重。
防治方法
①合理施肥,增施基肥,提高樹體抗病力。②注意調整新梢負載量、及時摘心、綁蔓使其通風透光。③生長期結合防治黑痘病、霜霉病等可噴1∶1∶200倍的波爾多液和7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800倍液便能控制住該病的發(fā)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