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別,不僅茶葉形態(tài)不一,而且茶葉內質也不相同。相比而言兩者的品質特征有如下區(qū)別:
高山茶新銷肥壯,色澤翠綠,茸毛多,節(jié)間長,鮮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葉,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且條索肥碩、緊結,白毫顯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葉底硬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葉,香氣稍低,滋味較淡,條索細瘦,身骨較輕。在上述眾多的品質因子中,差異最顯的是香氣和滋味兩項。平常茶人所說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葉具有高香、濃味而言的。
高山的氣溫對改善茶葉的內質有利。一般說來,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大致降低0.5攝氏度。而溫度決定著茶樹中酶的活性。現(xiàn)代科學分析表明,茶樹新梢中茶多酚和兒茶素的含量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氣溫的降低而減少,從而使茶葉的濃澀味減輕;而茶葉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質的含量卻隨著海拔升高氣溫的降低而增加,這就為茶葉滋味的鮮爽甘醇提供了物質基礎。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在加工過程中會發(fā)生復雜的化學變化,產生某些鮮花的芬芳香氣,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蘭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許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氣,其道理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