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哥說:
第一次去武夷山我是一個很單純的游客,坐在九曲溪竹筏上順江漂流了1.5個小時,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兩岸走,盡管當時腦海閃現(xiàn)著苦大仇深的潘冬子的形象,其實坐在竹筏上優(yōu)哉游哉的味道,更像是個地主老財,挺美
談巖茶必談巖韻,陸羽前輩說過,上好的茶生長在爛石之中,我的理解巖韻簡單的詮釋就是石頭的味道,非巖不茶,故而得名巖茶
巖茶是半發(fā)酵的烏龍茶類,是小名最多的茶, 可能和出名太早了有關(guān),除了幾大名樅之外,五花八門亂七八糟到?jīng)]人能說的清楚,家家戶戶各自為政,想叫什么叫什么,不要把這個問題看的過于高深,前輩們起名是很隨性的,所以我們喝著也不要太在意
簡單分享幾張大清國的制茶圖
巖茶工序: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
巖茶的做青,搖青與做手交替進行,將曬青后的茶青置于水篩中,不斷回旋和翻動,使葉緣磨擦,搖青次數(shù)從少到多,力量從輕到重,間歇時間從短到長,周而復(fù)始,反復(fù)5~7次,后期搖青不足輔以雙手輕拍做手,全程8~12小時甚至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