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趙心波兒科臨床經(jīng)驗選編》
【原料】銀柴胡、川厚樸、桃仁、延胡索各6克,木香、三棱、莪術(shù)、紅花各3克,香附、姜黃各1克,蜂蜜適量。
【制作】小兒按原量,成人用兩倍量,共研成末,置于保溫瓶中,沖入適量沸水,蓋悶15~30分鐘。
【用法】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飲4~6周。凝血機制障礙者及孕婦忌飲。
【功效】解毒化瘀,消積止痛。適用于慢性肝炎纏綿不愈或早期肝硬化等,癥見胸悶、腹脹、脅肋脹痛、惡心納差、頭頸部赤絲縷縷、舌淡苔薄白或黃膩、邊布紫氣或瘀點等病癥。
【注釋】慢性肝炎纏綿不愈及早期肝硬化等病癥,常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原方為兒科制劑,宜小兒脾常不足,加之飲食不節(jié),多成積滯。故方中以銀柴胡清疳積為主藥,又具退虛熱之效,防止食積化熱。更佐三棱、莪術(shù)消積化瘀,化積之功倍增。川厚樸燥濕行氣導(dǎo)滯,應(yīng)乎“健脾不在補,而責于運“之說。以桃仁、紅花、延胡索、木香、香附、姜黃活血行氣止痛,切合先賢“久病人絡(luò)、久病必瘀“的學術(shù)思想。現(xiàn)代藥性研究表明,厚樸具改善肝臟實質(zhì)性病變的作用。紅花、桃仁、玄胡索、莪術(shù)、三棱等均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功能,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及肝細胞的再生。因本方藥活血力強,為妊娠禁忌藥,故凝血機制障礙及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