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茶的謙靜與平和,喜歡品茶時的無牽無掛;喜歡茶里邊深邃悠遠(yuǎn)清香的禪的味道。有人解釋禪茶的結(jié)緣,說“茶具三德”,即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以及茶具不發(fā)之功,這固然是有理有據(jù)。
茶性苦,品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而佛家核心教義“四諦”之首即“苦諦”,人生有八苦,苦海無邊。而習(xí)佛法,修心養(yǎng)性正是求得回頭是岸,苦盡甘來。參禪即是要看破生死觀,大徹大悟,而品茗可以產(chǎn)生與禪內(nèi)在真諦相通的聯(lián)想,幫助修習(xí)佛法的人,品味人生,參破“苦諦”。
茶性“靜”,茶道講究“和靜怡真”,由“靜”達(dá)到潔凈身心,滌除塵凡的境界。
茶性“凡”,茶道的本質(zhì)確實是從微不足道側(cè)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禪也是要求人們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透悟大道。
茶性“放”,人生的苦惱,皆因“放不下”,佛教修行特別強調(diào)“放下”,品茶也強調(diào)“放”,放下手頭工作,偷得半日光陰,放松一下繃緊的神經(jīng),放松一下囚禁困鎖的自然心性。“放得下”,無牽掛的茶人和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不是同樣的心境嗎?
“佛法存于茶湯”所言誠然。禪與茶,味味一味,融合得沒有精神與物質(zhì)之別,真可謂百和妙殊,恰融一體。茶意即禪意,舍禪意即無茶意;不知禪味,亦不知茶味。禪與茶,天生因緣,任何典故證實似乎都很多余。
茶中有禪?茶中何以有禪?根源在心中有禪!其實,茶中豈止有禪,茶中還有道、有儒,更有佛、道、儒的柔合。品茶是行禪的重要方式,茶茗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
須知飲茶也如同坐禪一樣,冷暖自知,禪道自悟。飲酒多為酩酊大醉,飲茶卻能似醉非醉,化天地入茶道。很顯然,在自然的“茶道”中,本身就已涵蓋了參禪悟道的因素理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