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在西吉縣田坪鄉(xiāng)、震湖鄉(xiāng)一帶均有分布,多以散生木在自然狀態(tài)下生長,長勢良好,完全適宜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條件,但由于水肥條件不足,文冠果的坐果率相對較低,產量不高,只有按經濟林標準建園進行栽培管理方能達到高產穩(wěn)產。目前,文冠果作為油料在當地還有待形成市場,不過種苗外銷價格已相當可觀;作為景觀樹在園林綠化中配植于草坪、道旁,營造景觀林以及“四旁”綠化、大面積水土保持造林是最佳選擇,可加大種植面積并在全縣及周邊地區(qū)大范圍推廣造林。
1 特征特性
文冠果屬于無患子科文冠果屬深根性落葉灌木或喬木,又名木瓜,根系發(fā)達。春天開白花,花期可超過20 d,花序大而花朵密,是我國珍貴的觀賞木兼木質油料,又作為新能源生物柴油原料發(fā)展?jié)摿O大。文冠果喜光,萌蘗力強;結實早,產量高,壽命長,栽植后 4~5年開始結實,30年后進入盛果期;適應性很強,在丘陵、石礫坡地、黏土地及黃土地上均能生長;耐輕鹽堿,不耐澇,耐寒冷,耐干旱貧瘠,在年降水量 200 mm的地方有散生木,年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地區(qū)適宜作為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大面積造林。
2 栽培技術
2.1 育苗
2.1.1 播種育苗具體如下。①播種方法:一是在秋季果熟后采種,精選后取種即播(10月上旬),播種量為525~600 kg/hm2。播前施入基肥3 000~4 500 kg/hm2,耙平鎮(zhèn)壓,開溝深5~6 cm,行距20 cm,種間距6~7 cm。二是翌年早春(4月下旬)播種,由于種皮厚且含油,吸水困難,故播種前一定要進行沙藏(沙種比3∶1)過冬處理,發(fā)芽率一般在85%以上。待沙藏處理的種子20%左右裂嘴時即可播種。播種量為450~525 kg/hm2。溝深3~4 cm,行距20 cm,種間距8~10 cm,種臍要平放,覆土厚度2~3 cm,輕度鎮(zhèn)壓。②苗期管理:幼苗期宜稍加遮蔭。當6月苗木出齊后,加強撫育管理,全年中耕除草3~4次,期間應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6月第1次施45 kg/hm2,8月第2次施75 kg/hm2),以免徒長、倒伏。適當澆水、勤松土,以防止土壤濕度過大,造成爛根。二至三年生苗要注意修剪,四至五年生苗可出圃定植。移植時要充分注意保護根系完整(根系愈傷能力較差,損傷后極易造成爛根)。
2.1.2 分株育苗。將萌蘗苗從壯樹根部挖出,分株移栽,成活率也很高。
2.1.3 埋根育苗。在壯齡母樹上,選取粗度超過0.4 cm的根,挖出后截成15 cm的根段,埋入土中,頂端低于地表2~3 cm,灌水沉實。
2.1.4 根蘗育苗。春、秋2季,距樹1 m處開環(huán)形溝,切斷根系,促進分蘗。一年生根蘗苗春季即可上山造林。
2.2 建園
園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土壤深厚肥沃、墑情和通氣性好、無積水、排灌方便的砂壤土、黃壤土;坡度平緩,不宜超過15°,山梁頂端不宜栽植。按經濟林標準,進行集約經營管理。
2.3 栽植
春栽在土壤解凍后萌芽前進行,秋栽在苗木落葉后上凍前進行。栽前挖60~80 cm見方的穴,將表土、心土分開放置,并在穴底施入土雜肥約70 kg、碳銨0.5~1.0 kg、過磷酸鈣0.5~1.0 kg。經濟林、水保林的株行距分別為2 m×2 m、1 m×2 m,適當淺栽1~2 cm,有利于苗木成活和新梢生長,同時淺栽能防止造成根莖腐爛,并在栽植前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作泡根處理。
2.4 栽植后管理
2.4.1 整形修剪。萌芽前及時定干,定干高度80 cm左右。文冠果是頂芽開花結果樹種,修剪時要留足頂芽,不能見頭就剪。每年春季重剪1次,留2個枝作為長枝,1個枝短截作為預備枝,以后逐年輪換更新修剪;6月進行第1次夏剪,當側枝長40 cm左右時,進行抹芽、除萌、摘心、疏剪,留3~5個側根進行扭枝,促生側枝[5];7月進行第2次夏剪,選留3個側枝作為骨干進行固定,剪除背上枝、直立枝;秋后回縮枝條,矮化造型,養(yǎng)成2層主枝的良好樹型,有利于提早開花結實;冬季修剪骨干枝和結果枝,疏除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纖弱枝、病蟲枝等。
2.4.2 肥水管理。每年追施磷、鉀肥3~4次,分別為萌芽前、花后、果實膨大期,有利于?;?、保果。每年10月上旬結合深翻,基施土雜肥30~45 t/hm2,配合施入復合肥0.5~1.5 kg/株和微量元素肥料,施肥后灌水,注意防澇、排澇。噴灑萘乙酸、增產靈等植物激素,以提高坐果率,增加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