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淡雅的今日庵,一位身穿淺灰色和服、足登木屐、面目清 秀的青年人肅立門前,正等候我們(這情景,很像一幅元代畫家秀 逸蒼潤的山水小品i等我們全下了汽車,他就開口說話,說的卻 是中文。見我們微露驚詫之色,就含笑自我介紹,原來是來自北京 的留學生,專門來里千家學荼道的。在日本遇到過不少中國留學生,文科、理科、醫(yī)科直到工程技 術、電腦系統(tǒng)都有,唯獨來學茶道,似平還沒聽說過。我心中不無納悶:這茶道果真有那么多可鉆研的學問?
說話間,我們緩步走進灑滿淡淡秋陽的庭院。今日庵主人千 宗室先生和他的夫人疋在階前相迎,將我們引入一間小巧精致的 客廳落座。千宗室先生頎長偉岸,氣字軒昂,說話卻溫文爾雅,平 易謙和他說,今天以里千家傳統(tǒng)的茶道待客,并且由他的夫人親 自為我們點茶。茶道最注重“和敬清寂”四個字,希望今天能將這 四個字的精神同一盞抹荼一起獻給客人。
于是,女主人款款起身,到室后端出整套茶具,輕輕坐下來, 素手纖纖,從容不迫,開始茶道的程式。千宗室先生則在一旁娓娓 地介紹:“茶道的第一道工序是備茶具。茶具不同一般,象征金木水火 土五行:搛起研茶的小銅勺是金;舀水的小桶是木;水分兩罐,熱 水和冷水,含有陰陽之義;煮水的炭火自然就是火i陶制的茶盅是土。必需五冇齊備,缺一不可。”
隨著千宗室先生的講述,只見女主人輕輕取下胸間一塊紅 綢,輕輕擦拭一只只茶杯和小銅勺,凡三遍??磥磉@是茶道必不可 少的一道規(guī)定程式,那幾只荼杯和銅勺已是一塵不染,本無須臨 時擦拭,更何用三遍之多。然后,她就輕輕地用小銅勺為每只茶盅 撮幾勺經過細細磨研的茶葉末,用小桶舀出沸水注入荼盅,用竹 制的小笊筒輕輕調和,再向水罐中添涼水。然后,起身捧著荼盅將 調和好的抹荼走到客人面前??腿送凶〔柚?,左手扶杯向內轉三 次、由外側再轉到內側,舉杯喝三口(正好喝完),再轉三次,將杯 口轉到外側,放下,謝主人,結束。
我們按照千宗室先生的介紹,一一行動如儀,完成茶道的全 部程式,并且再次向女主人致澍,她不僅給我們每人一盅碧綠青 翠的濃濃的抹茶,沁入肺腑,齒頰留香,而且作了一次精湛的藝術 表演。千宗室先生的介紹和夫人的點茶,使我們真的領略到一點 “和敬清寂”的韻味。此時,我忽然想起五年前在北京國際倶樂部 欣賞日本花道草月會澀井玲虹女士的插花表演,林林先生曾譽之 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雕塑'今日庵女主人的點茶表 演,也可以說是庶幾近之的。
里千家荼道綿延三百余年.傳了十五代,千宗室先生正是第 十五代家元。他致力于茶道的理論研究,已出版了三十多本專著。 他一再說廣茶道是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包含豐畜的內容,涉及到哲 學、宗教、道德修養(yǎng)、藝術和社會交往。”他說的“社會交往'最主 要的是朋友、故人之間的情誼6月雪花時,良朋相晤,風雨之夜,故 友重逢,此情此景,自然是茶比酒更有情味。
里千家出版一本茶道專業(yè)月刊破交,取“君子之交淡如六” 之意。一九四九年創(chuàng)刊至今,已出了四百多期。每期二百多頁,圖 文并茂,印刷精良。它那些文字專著,我這種不懂日文的人自然讀 不懂、只能約略猜-點大意,但那些關于茶道著作、茶葉和茶具的 廣告,看看也是很有趣味的。遺憾的是不能拜讀千宗室先生那三十余本皇皇大著,否則,一定會不僅增加許多知識,而且對陶冶性 情、尋找人生真諦以至于凈化靈魂,也會得到許多啟迪和裨益。最后,仍是那位留學生陪千宗室先生送我們出門。我未及問 他學習情況,但我仿佛自己已有了答案:茶道的學問很深,兩年大 約是學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