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松,是極具觀賞價值的風景林,是東北營造防護林和用材林的先鋒樹種。也可作庭蔭樹、行道樹,近年來,其作為綠化樹種出現(xiàn)在了城市街道。同時也是非常有名的珍貴經(jīng)濟樹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小興安嶺到長白山,國外少數(shù)分布在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地區(qū)?,F(xiàn)將其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生物學特征
紅松屬于松科,常綠針葉喬木。大樹樹干上部常分杈,幼樹樹皮近平滑,皮灰褐色。枝近平展,圓錐形樹冠,針葉5針一束,粗硬,長6-12cm,圓錐狀卵形球果,6月花期,翌年9-10月球果成熟。紅松呈弱陽性,喜酸性土及冷涼濕潤氣候。喜光性強,隨著樹齡增長對光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喜歡在土壤ph值5.5—6.5,山坡地帶生長。淺根性,常生長在排水良好、濕潤的山坡上、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長旺盛。根系長水平伸展,深度不超過80cm,故易受風倒;較耐寒、最北可分布到北緯52°,大多數(shù)與針、闊葉混交,壽命長。
繁殖
紅松的繁殖方法有播種繁殖、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種繁殖 播種繁殖主要有圃地選擇、催芽和播種三步驟。
圃地選擇:苗圃應選擇地土壤濕潤、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沙質壤土上。苗圃秋翻深度18-24厘米,春翻深度10-15厘米。春翻同時用1-3%硫酸亞鐵溶液每平方米2.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可根據(jù)苗圃地的自身情況,適當施有機質肥和廄肥、草炭、土糞、綠肥等為最佳。
科學催芽:紅松種殼堅厚,不易透水透氣,且含有發(fā)芽抑制劑以胚發(fā)芽較困難,所以在播種前必須進行催芽。用當年新采的紅松種子進行變溫催芽處理。用這種方法處理后的紅松種子,播種后3-5天即可出土,7天左右全部出齊,每年的出苗率均達90%以上。方法是:一、在種子處理室內鋪設地板,地板離地面30厘米高,做好保溫工作;二、準備充足的河砂,河砂的體積為處理種子體積的2倍;三、準備好取暖設施;四、用甲醛對種子處理室進行醺蒸消毒,用0.5%的高錳酸鉀對河砂進行消毒待用。當種子有30%以上裂嘴時,即為催芽良好,可用于播種。
適時播種:在我國北方高寒地區(qū),當春季地下5厘米處溫度達到8℃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每畝200-250公斤。播種前苗床澆透水,保持苗床濕潤,細致整平床面,用播種機或播種滾筒播種上,然后加以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再覆以種粒兩倍厚的腐殖土或鋸末,再鎮(zhèn)壓一次。如覆鋸末時,必須澆透水。
嫁接繁殖 紅松嫁接砧木可選擇樟子松、紅松,樟子松砧木根系發(fā)達,耐干旱、耐瘠薄、生長速度快,嫁接后親和力強;紅松砧木為本砧嫁接不出現(xiàn)任何排斥現(xiàn)象。嫁接繁殖要注意以下兩點:
1、適時解綁塑料條。接穗與砧木嫁接部位是用塑料條纏綁的,成活后,適時解綁,有利于嫁接苗生長。采用苗圃地嫁接的,在嫁接的當年,以不解開塑料條為宜,翌年上山定植后再進行解綁;采用現(xiàn)地嫁接的,最好在嫁接后的第二年5月份解條為宜,而對當年嫁接切口完全愈合且接穗生長良好的,也可以在7月份解綁。一般嫁接當年多數(shù)切口愈合不牢固,易遭人畜或自然災害危害,致使接穗折斷,劈裂,降低成活率,故合適的時機解綁,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長。
2、合理修剪。掌握正確的修剪方法,對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長有很大影響。嫁接苗栽植后需要連續(xù)5-7年的樹勢管理,即在每年的2-3月份對樹體進行一次全面修剪整形,剪去影響接穗生長的砧木側枝頂端,以確保接穗生長始終處于主枝地位。在定植后的幾年內,接穗高生長量小于砧木側枝生長量,接穗的主枝地位易被砧木側枝所取代。所以,在修剪過程中,前幾年只剪去砧木側枝主梢,控制其高生長,保留其它營養(yǎng)枝。隨著接穗主體地位的確定,并形成新的多層營養(yǎng)枝時,再逐漸剪去砧木側枝。當嫁接苗接穗形成完整的一株幼樹時,樹體修剪工作結束。
扦插繁殖
1、插前準備:采集的插穗距離遠近直接影響插穗水分狀態(tài),因此營建采穗圃時應建在離扦插床較近的地方。插穗采集離插床距離遠時,應注意運輸過程中插穗的保存。紅松插穗采用木箱子。麻袋作包裝。具體做法是一層濕沙子一層插穗,運輸時間中途應適量落水,這樣可以保持插穗正常狀態(tài)。
2、選擇適宜的采穗季節(jié):不同類型插穗進行扦穗應選擇適宜的采穗,實踐證明,春插時采穗期為休眠期,嫩枝扦插應注意成熟度,紅松新葉長到8-12cm,韌皮部與木質部能分離出,是紅松插穗可采的時期,時間大約是7月中上旬。
插穗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抗旱能力和成活,可在采穗圃采集采穗時應提前1個月施濃度為1:200倍磷酸二氫鉀,并以樹葉表面被液膜充分覆蓋為主。培育健壯插穗的第二種措施是采穗前3個月,在插穗基部進行環(huán)割,形成愈傷組織,再將插穗進行扦插,這樣的插穗可直接從插壤中吸收水分,很短時間內即能適應插床的環(huán)境,生根率可提高10%-30%。將采集的插穗處理后立即用水浸泡保存健壯插穗的一種簡便的方法。
苗期管理
紅松的出苗期約需20至30天,當氣溫高于16攝氏度時,發(fā)芽最旺盛,應注意噴水防旱,并注意鳥類啄食危害。幼苗期根生長較快,主根可達10厘米長,約占全年生長量的40%,且能生長4至5條側根。而苗高生長量很小。所以苗木抵抗力很差,應注意澆水降溫,防止日灼,并及時追肥和松土除草。自紅松幼苗形成頂芽時起,至生長速度下降為止,約持續(xù)2個月。葉量增大,苗莖加粗,主根伸長,側根大量生長,并出現(xiàn)兩次側根。苗木需肥量增加,應及時追肥。并加強中耕松土和除草等管理。當年生紅松苗弱小,一般不能出圃造林(常用2至3年生苗造林),所以苗木越冬保護極為重要。紅松更能耐寒,但怕干旱,特別是早春苗木地上都已萌動,但土壤尚未解凍,不能及時供應水分而造成生理干旱。因此,常用覆土埋苗法保護苗木。其方法是:先將步道土壤打碎埋沒苗莖,再將苗木傾向一側用土壓倒,厚約10厘米,以不見苗葉為度,并注意不能透風。待來春土壤解凍深度達10厘米以上時再撤土。也有應用增溫劑噴灑葉面,控制葉面蒸騰,防止苗木干枯,效果很好。
病蟲害防治
常危害紅松的害蟲有大袋蛾、金龜子、紅蜘蛛等。大袋蛾的幼蟲蠶食葉片,7-9月危害最嚴重,可用90%的敵百蟲0.1%溶液噴殺。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蟲囊。如有金龜子危害,可用辛硫磷噴霧防治,并在傍晚或凌晨進行。如有紅蜘蛛危害,可用敵敵畏1200-1500倍液進行噴殺,也可用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殺。嫁接的紅松幼樹還易受到紅松球蚜的危害,危害的部位主要是樹干,黑色的紅松球蚜密集叮在樹干上,吸食樹液,使樹干生長受到影響。防治方法:20%~25%吡蟲啉1250倍噴霧。
紅松常見的病害是斑點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的。對斑點病的防治可用殺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
紅松還有可能發(fā)生鼠害,紅松大苗營造的母樹林在春秋季節(jié)極易發(fā)生鼠害,可在每年4月上旬和10月下旬施入鼠藥進行防治。
由于紅松樹種分布區(qū)的長期過量采伐,作為頂級群落的紅松林已被存壞殆盡,原始的大片紅松林已經(jīng)破碎不堪,剩余的紅松林面積小的可憐。應采取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如建立保護區(qū)、采取合理的擇伐強度、加強栽培繁殖力度等來保護培育紅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