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直觀的觀察接觸器的外觀,我們先從俯視的角度看一下▼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接觸器共有6組接線柱(實際上只有5組半,稍后解釋),上下兩個接線柱為一路,何為一路?可以理解為一個車道,相鄰的兩路就是相鄰的兩個車道。接線時要把需要的那一路相對應(yīng)的兩個接線柱同時接到一個支路中,才能起作用。接線柱分為上下兩層,上層4組,下層2組。
實際上,接觸器的接線柱數(shù)量并不固定,本文只以此型號為例。
上圖中可以看到,下面一層有兩個接線柱,標(biāo)號為a1,a2(a2旁邊那個螺絲不是接線柱,是接觸器本身的固定螺絲),其實把接觸器換個角度才能看得見,實際上下面只有a2正下方對應(yīng)了一個接線柱。這是因為a1和a2對應(yīng)的是同一個線圈,即接觸器線圈,它們可以分別接到兩個支路,但是出線是同一根,因此這只能算1組半接線柱。
上層四組接線柱中,l1,l2,l3為常開觸點,接在主回路中;no為常開觸點,接在控制回路中。
接觸器的符號含義:接觸器中,只會出現(xiàn)a1,a2,l1,l2,l3,t1,t2,t3,no,nc幾個符號,其中,a1,a2為線圈,用法上文已經(jīng)提到。l1與t1,l2與t2,l3與t3,分別為三組常開觸點,叫做“主觸點”(主觸頭),只能接在主回路中。no和nc分別為常開觸點和常閉觸點,叫做“輔助觸點”(輔助觸頭),只能接在控制回路中。上圖中這種型號的接觸器,只有no,沒有nc。
接觸器各個接線柱的位置可能有所不同,如有的型號接觸器的輔助觸點較小,更容易與主觸點區(qū)別開來。但是其標(biāo)號不會變,如下圖▼
最中間那個“凹”形的藍(lán)色塑料,是用來顯示線圈是否通電。正常狀態(tài)下該區(qū)域突出,線圈通電吸合后,該區(qū)域會凹進(jìn)去。
接觸器各觸點的狀態(tài)
上文中提到,所有接線柱,共有三類:線圈、常開觸點、常閉觸點。其中常開觸點又分為主觸頭和輔助觸頭。
常開觸點——不通電狀態(tài)下是斷開狀態(tài),線圈通電后閉合。
常閉觸點——不通電狀態(tài)下是閉合狀態(tài),線圈通電后斷開。
主觸頭——全部都是常開觸點,只能接在主回路中。
輔助出頭——只能接在控制回路中。
線圈——直接串聯(lián)到電路中,線圈通電后,吸合內(nèi)部銜鐵,利用杠桿結(jié)構(gòu),使所有常開觸點閉合,常閉觸點斷開。
為了更好的理解接觸器的作用,可嘗試?yán)斫庀聢D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