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兩大種導流施工技術,分別是全段圍堰法和分段圍堰法。全段圍堰法有隧洞導流、明渠導流、涵管導流、渡槽導流。分段圍堰法有底孔導流、缺口導流、疏齒導流、束窄河床導流。
1明渠導流法
明渠導流適用于有寬廣灘地的平原河道上或者兩岸平緩的情況下。通常是在灘地或者河岸上挖渠,在基坑上下游修建橫向圍堰,河道的水流經(jīng)渠道下泄。
1.1明渠導流適用條件
如果河床覆蓋層很深,不易于分期導流,又或者壩址河床比較窄,并且具備下列四項條件之一者,可考慮明渠導流方案。第一,施工工期短,缺乏挖洞專業(yè)設備和相關經(jīng)驗;第二,導流流量大,地質條件不適合開挖導流隧洞;第三,施工期有過木、通航、排冰的情況;第四,河岸沿岸有肩寬的臺地、古河道或者啞口。
1.2明渠導流布置
布置明渠時需考慮:第一,導流軸線的位置。盡量布置在啞口、古河道或者較寬臺地;布置時要避免深挖,同時也要縮短渠道長度;要盡量避開地質差的地域,以免出現(xiàn)山體滑坡坍塌;為使水流順暢,軸線與主流夾角小于30度;明渠轉彎半徑不適合小于5倍的渠道底寬。第二,進出口高程。進出口高程根據(jù)施工期通航、流量、過木、排冰等情況進行確定。當考慮好入上的要素之后,為了降低挖掘總量,最好是提升高度。第三,如果渠底是軟土則必須做好防滲工作。
2隧洞導流
2.1適用區(qū)域
對于此類導流工作來講,它比較適合用到那些兩側的地形非常陡峭,或是導流量不是很大的時候。為了節(jié)省費用,最好是把隧洞導流與永久隧洞結合。
2.2確定方位
在具體的布局的時候要切實按照如下規(guī)定開展。首先,要借助于地形,將其按照直線來布局。假如必須要轉彎的話,要將前后方都設置為直線,轉彎半徑大于5倍的隧洞寬度,轉彎角度小于60度;第二,選擇地質良好的區(qū)域布置隧洞軸線。隧洞軸線不能與斷層、巖層、破碎帶平行,洞軸線與巖石層面的傾角要大于45度,夾角要達到45度以上;第三,隧洞進出口與河床主流流向夾角不能過大;第四,隧洞進出口與上下游圍堰坡腳保持的距離應大于50m。
3分段圍堰法
具體來講,分段法是按照時間將圍堰劃分階段來開展細致的維護工作。假如段數(shù)分的比較多,就會導致項目的建設工作非常繁瑣,同時還會增加建設時間。
3.1缺口導流布置
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遇到洪水就會導致項目無法正常開展,為此我們可在建設的時候預先設置缺口。在設計的時候要認真分析相關要素,比如要考慮到建設狀態(tài),結構以及建筑體本身的泄洪能力等要素。假如底坎的高度不一樣的話,我們必須要控制好高度差,這樣就不會因為高度差很大而導致壓力不一樣。一般來說該差值應該低于4m超過6m。
3.2底孔導流布置
對于二期導流來講,一般是設置暫時性的底孔,將其當成是泄水通道。具體來講,在設置的時候要分析力學知識,對底孔的具體方位以及高度等都要認真分析。如果數(shù)量非常多的話,我們可以把它分布到不一樣的位置,按照從低到高的次序開展封堵活動。假如底坎的高度非常高,此時就要將圍堰增高,把堵木的高度降低,就可以順利的開展封堵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