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普洱茶圈子的流行已經(jīng)漸漸遠去。很多玩普洱茶圈子的人,也不斷的往外找救命稻草。因為再好的圈子也有需求飽和的一天,而這一天正不斷的到來。很多人玩普洱茶圈子都是帶著目的的,有需要賣茶的,有需要買茶,有需要學習知識的,有需要結(jié)識人的。不管如何,這些個圈子都隨著信息渠道的多樣化和信息的相對豐富正確化而淘汰。
現(xiàn)在,一個需要買普洱茶的人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渠道去了解這款茶的信息。而這也正是普洱茶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帶來的好處之一。筆者進入普洱茶才短短七年,但從普洱茶知識信息層面來看,那些個實體店或者網(wǎng)店的經(jīng)營者在我面前就是個小白。
現(xiàn)在,你進一家普洱茶店,如果還有人拿最基本的茶樹型來忽悠你,把喬木型茶樹說是古樹茶,把茶樹環(huán)境說是臺地,小樹茶說是臺地茶。那么,你還是耐心的坐下來當自己是小白不談茶只喝茶吧。
在前幾年,普洱茶圈子分著很多種:老茶圈子、古樹茶圈子、品牌茶圈子、地域茶圈子。而這些普洱茶圈子,現(xiàn)在幾乎都沒落了,曾今,有一位普洱茶前輩說,你要進普洱老茶圈子,準備2/3萬塊錢,我?guī)е闳状?,看上的茶買幾餅喝喝,經(jīng)常去蹭茶,時間長了就是這個圈子的人了。我當時想想沒這必要,我認識的茶商茶藝師朋友多的是,從茶販子、品牌經(jīng)銷商、古樹茶商、茶藝、茶具等等,可以說在昆明我同時混著多個圈子。
而這些圈子我認真的想了一下,有這么幾個共同的特征:
1、有“根據(jù)地”,多數(shù)時間都在這個地方聚合。
2、有相對固定的人群。
3、對于知識的認知水平幾乎定型(有限)。
4、對于圈子外的人有排斥感。
5、相對封閉。
從而導致了普洱茶圈子里的人自以為是,有人在網(wǎng)店里幾塊錢買到了多么好喝的普洱茶,有人在實體店幾百塊錢買到了多么難喝的普洱茶。而造成這些的原因還是因為所處圈子的水平。網(wǎng)上,現(xiàn)在也有幾百塊錢不好喝的普洱茶,實體店也有幾塊錢多么好喝的普洱茶。那么,為什么我們不去花些時間多對比多去交流下呢?難道沒有了圈子就不能買到好喝的普洱茶?
啪啪,醒醒吧,從你開始喝普洱茶你就在交學費了,哪有交錢別人不要的。跳出圈子去玩普洱茶,你會更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