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接地是指用接地線和接地體將電力設備、架空送電線路桿塔、避雷線、避雷器與大地相連。
接地體是指埋入地中并與大地接觸的金屬導體,分為自然接地體和人工接地體兩種。自然接地體是指直接與大地接觸的金屬構件、桿塔基礎和拉線等。人工接地體是指專門敷設的金屬導體。按照敷設方法的不同,又分為水平接地體和垂直接地體兩種。水平接地體一般采用圓鋼或扁鋼。接地體的長度和根數根據接地電阻值的要求確定。
接地體的埋深應不小于0.6m。為了減少相鄰接地體之間的屏蔽作用,接地體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5m。
垂直接地體垂直敷設于地中。一般采用角鋼或鋼管,為了使接地體與大地聯結可靠,接地體的長度不宜小于2m。為了減少接地電阻,確保接地可靠,接地體不宜少于兩根。為了減少接地體間的屏蔽作用,提高利用系數,接地體間的距離一般為其長度的兩倍。為充分發(fā)揮接地體的散流作用,接地體頂端距地面應不小于0.6m。
接地線是指電力設備、避雷線、避雷器或架空送電線路桿塔與接地體連接的金屬導體。
接地體和接地線的規(guī)格,既要滿足熱穩(wěn)定性的要求,又要能承受一定年限的腐蝕。其最小規(guī)格見表1規(guī)定。
表1 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最小規(guī)格
種類
規(guī)格及單位
地上(屋外)
地下
圓鋼
直徑(㎜)
6
8
扁鋼
截面(mm2)
48
48
厚度(㎜)
4
4
角鋼
厚度(㎜)
2.5
4
鋼管
管壁厚度(㎜)
2.5
3.5
對于南方濕熱地區(qū)、鹽堿地區(qū)或其他嚴重腐蝕地區(qū),應適當加大截面,或采取熱鍍鋅、熱鍍錫措施。
接地體和接地線總稱為接地裝置,其作用是將雷電流引入大地,并通過接地體向大地擴散,以保護送電線路的正常運行。
接地裝置的型式,有設計部門根據土壤電阻率及允許的接地電阻(見表2)確定。
表2 有避雷線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的工頻接地電阻
土壤電阻率ρ(ω·m)
ρ≤100
100<ρ≤500
500<ρ≤1000
1000<ρ≤2000
ρ≥2000
允許工頻電阻(ω)
10
15
20
25
30
有關具體規(guī)定不述。
在土壤電阻率ρ≤100ω·m的潮濕地區(qū),如桿塔的自然接地電阻不大于表1-7中規(guī)定,可利用鐵塔和鋼筋混凝土電桿的自然接地(包括鐵塔基礎以及鋼筋混凝土桿埋入地中的桿段和底盤、拉線盤等),不必另人工接地裝置,但發(fā)電廠、變電所的進出線地段除外。在居民區(qū),如自然接地電阻符合要求,也可不另設人工接地裝置。
在100<ρ≤300ω·m的地區(qū),除了利用鐵塔和鋼筋混凝土的自然接地外,還要另設人工接地裝置。
在300<ρ≤2000ω·m的地區(qū),一般采用水平敷設的接地裝置,在耕地中的接地體,應深埋在耕地深度以下。
在ρ≥2000ω·m的地區(qū),可采用6~8根總長度不超過500m的放射形接地體,或連續(xù)伸長接地體。放射形接地體可采用長短結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