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溜皮蟲,串皮蟲。
【目科】鞘翅目,吉丁蟲科。
【學名】chrysobothris succedana
【分布】上海、山東、天津、河北、江蘇、湖南、寧夏、甘肅陜西、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區(qū)。
【危害對象】梅花、櫻花、桃花、海棠、無角楓等花本。
【危害征狀】以幼蟲蛀食皮層及木質部,嚴重時,可造成整株枯死。
【形態(tài)特征】
(1)成蟲:體長10~1 3毫米,墨綠色,有紫黑色光澤。頭部帶青藍色,頭頂中央有細的縱隆脊線。前胸有細的橫皺紋,鞘翅有縱脊線。每一翅面上有排列成一行的3個白色圓形凹斑。
(2)幼蟲:體長1 6~26毫米,體扁平。前胸背板橫橢圓形,后方有叉狀縱溝。
【發(fā)生規(guī)律】一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越冬。翌年春季4月下旬化蛹,5~6月羽化。中午覓偶交配。卵產(chǎn)在皮層縫隙葉中。幼蟲孵化后蛀食植株皮層部,最后蛀入木質部,蛀孔道不規(guī)則。成蟲也可食害枝條基部。10月中、下旬幼蟲在寄主枝條中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成蟲羽化前期,及時修剪蟲枝和枯枝,集中燒毀,以消滅其中越冬幼蟲。冬春季節(jié),可將傷口處的老皮刮去,再用刀將皮層下的幼蟲挖除之。
(2)藥劑防治:成蟲羽化盛期,可選噴5%吡蟲啉乳油1 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750~800倍液。在幼蟲危害期,可在被害處涂刷80%敵敵畏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20~3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