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名:霜天蛾
學名:psilogrammamenephron(gramer.)
科目:鱗翅目天蛾科
別名泡桐灰天蛾。
分布:在我國分布于華北、華南、華東、華中、西南各地。
危害:主要危害白蠟、金葉女貞、泡桐、丁香、懸鈴木、柳、梧桐等多種園林植物。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頭灰褐色,體長45至50毫米,體翅暗灰色,混雜霜狀白粉。翅展90至130毫米。胸部背板有棕黑色似半圓形條紋,腹部背面中央及兩側(cè)各有一條灰黑色縱紋。前翅中部有2條棕黑色波狀橫線,中室下方有兩條黑色縱紋。翅頂有1條黑色曲線。后翅棕黑色,前后翅外緣由黑白相間的小方塊斑連成。卵球形,初產(chǎn)時綠色,漸變黃色。幼蟲綠色,體長75至96毫米,頭部淡綠,胸部綠色,背有橫排列的白色顆粒8至9排;腹部黃綠色,體側(cè)有白色斜帶7條;尾角褐綠,上面有紫褐色顆粒,長12至13毫米,氣門黑色,胸足黃褐色,腹足綠色。蛹紅褐色,體長50至60毫米。
發(fā)生規(guī)律
在河北任丘地區(qū)一年發(fā)生一代,成蟲六七月間出現(xiàn),白天隱藏于樹叢、枝葉、雜草、房屋等暗處,黃昏飛出活動,交尾、產(chǎn)卵在夜間進行。成蟲的飛翔能力強,并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卵多散產(chǎn)于葉背面,卵期10天。幼蟲孵出后,多在清晨取食,白天潛伏在陰處,先啃食葉表皮,隨后蠶食葉片,咬成大的缺刻和孔洞,甚至將全葉吃光,以六七月間危害嚴重,地面和葉片可見大量蟲糞。10月后,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越冬。
綜合管理:
(1)局部危害不防治。成蟲羽化盛期可用環(huán)保防護型昆蟲趨性誘殺器或黑光燈誘殺。
(2)繭蜂類、胡蜂等天敵。
(3)幼蟲大面積發(fā)生時,可釋放商品周氏嚙小蜂、赤眼蜂或用8000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0億/g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00億活孢子/g殺螟桿菌粉劑600倍液、菜青蟲顆粒體病毒濃縮粉劑750倍液、2%煙堿乳劑800~12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000~2000倍液、5%速殺威乳油400~700倍液、1.1%煙百素乳油1000~1500倍液等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