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刺頭花型奇特,花色淡雅,花型獨特,是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一種被地植物,應用非常廣泛,可以采用種子繁殖、根段扦插和組織培養(yǎng)等繁殖方式。
藍刺頭(學名: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又名'禹州漏蘆')為菊科藍刺頭屬的植物。分布于俄羅斯、歐洲以及中國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地區(qū),多生在山坡林緣及渠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藍刺頭適應力強,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喜涼爽氣候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忌炎熱、濕澇,可粗放管理。是一種良好的夏花型宿根花卉。
藍刺頭種子繁殖 藍刺頭種子繁殖比較簡單,種子萌發(fā)的適宜溫度是20℃~25℃,出苗率較高,這種方法能夠大量地得到藍刺頭植株,但是這種繁殖方法會使得后代性狀分離,一定程度上降低藍刺頭的觀賞品質。
藍刺頭扦插 藍刺頭的根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通過扦插根段可以獲得大量的不定芽,扦插繁殖獲得的后代性狀較為穩(wěn)定。
藍刺頭扦插所需土壤可以選擇將基質、河沙、草炭以1∶1∶1的比例混合,然后將根段剪成2~3cm長度。將根段插入苗盤中,上面覆蓋塑料膜,營造小氣候,以保持濕濕度。
在溫室中,大約10天左右,插段上端會形成愈傷組織,呈白色,然后會分化出不定芽,20天左右,下端會分化出不定根;在露天土地上繁殖可在春季3月進行,扦插苗生長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定植。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段定植,然后澆透水,后期注意中耕除草,適當控制澆水量和澆水頻次,雨后及時排水,避免積水。
藍刺頭組織培養(yǎng) 藍刺頭的組織培養(yǎng)繁殖多在科研研究和規(guī)模化生產中使用,可以實現藍刺頭優(yōu)良品種的快速繁殖和篩選,可以篩選出無病毒植株,保持原有的優(yōu)良性狀并穩(wěn)定遺傳;此外還可利用組培技術誘變培育新的品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組培的苗比較弱,如需移入大田栽培,前期需要進行煉苗,增強苗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