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中國菜肴優(yōu)雅、和諧地搭配在一起,就是獨具特色的茶料理。
茶葉入菜的方式一般有四種:
一、將新鮮茶葉與菜肴一起烤制或炒制,是為茶菜;
二、在茶湯里加入菜肴一起燉或燜,是為茶湯;
三、將茶葉磨成粉撒入菜肴或制成點心,是為茶粉;
四、用茶葉的香氣熏制食品,是為茶熏。
如果從做菜的效果來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茶菜做法。 紅茶、綠茶、普洱茶、烏龍茶的效果相對好一些,如鐵觀音沖泡之后散發(fā)濃郁的蘭香,茶性清淡,適合泡出茶湯做餃子;而灼蝦、蒸魚適宜用綠茶湯;普洱茶適合做鹵水汁;碧螺春適合將茶葉搗碎混合一起做羹湯,還有茶水蒸飯等等。
以茶做菜很講究手法,要做茶食先得熟悉每種茶的特性,若茶葉或茶湯用多了,菜會變苦澀;茶葉或茶湯用少了,又顯不出茶香味。另外,蔥、姜、蒜、五香此類重味佐料盡量少放,也不要過分夸張,這才合乎茶的本性和健康的要求。
烹調方式不同時,搭配的茶葉也要不同,如果從烹調效果來看,寒涼的海鮮就用同是涼性的綠茶烹調,比如龍井蝦仁;溫性的烏龍茶與溫性的雞、鴨肉配合,比如川菜樟茶鴨;牛肉是熱性的,它的好搭檔自然是同屬熱性的紅茶。蔬菜中比較脆、爽的一部分梗類原料可以制作茶葉菜,選用的茶葉以香味充足的紅茶為優(yōu),而且大多用來制作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