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茶是指清明后(4月5日后)、谷雨前(4月20日前)采制細嫩牙尖制成的茶,也叫二春茶。雨前茶之前采制的為明前茶,明前茶因數(shù)量少而珍貴,導致大眾對明前茶頗為推崇,往往能喝上明前茶的,也成了有身份、有品位的象征。那么,雨前茶就不好了嗎?
雖然雨前茶沒有明前茶那般細嫩,但采摘雨前茶時,氣溫較高,雨水較足,茶樹芽葉生長相對較快,茶葉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且耐泡。明代茶人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采茶時節(jié)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這對江浙一帶普通的炒青綠茶來說,清明后,谷雨前,則是最適宜的采制春茶的季節(jié)。從時間上分,明前茶是茶中的極品,雨前茶是茶中的上品。
近年來,人們買茶葉有一種偏好,總是買出產(chǎn)最早的、芽葉最嫩的,認為這樣的新茶才是好的。其實不然,優(yōu)質茶葉,并非越嫩越好,也要看其內含的營養(yǎng)物質。比如龍井茶,其特級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二葉,從不采摘幼嫩細小的單個茶芽為原料。
明前茶,上市較早,嬌嫩,好看;雨前茶,則好喝有味營養(yǎng)豐富。這就得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了,沒有說哪一種孰好孰不好,適合自己喝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