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紅斑病會在牡丹葉面上產(chǎn)生紫褐色近圓形的小斑點是牡丹紅斑病,也叫 霉病、輪斑病,是牡丹上發(fā)生最為普遍的病害之一。
主要癥狀:主要危害葉片,還可危害綠色莖、葉柄、萼片、花瓣、果實甚至種子。 葉片初期癥狀為新葉背面出現(xiàn)綠色針頭狀小點,其之后擴展成直徑為3-5毫米的 紫褐色近圓形的小斑,邊緣不明顯,擴大后有淡褐色輪紋,成為直徑達7-12毫米 的不規(guī)則形大斑,中央呈淡黃褐色,邊緣為暗紫褐色,有時相連成片,嚴重時整葉焦 枯。在潮濕氣候條件下,病部背面會出現(xiàn)暗綠色霉層,似絨毛狀。葉緣發(fā)病時,會 使葉片有些粗曲。綠色莖上感病時,產(chǎn)生紫褐色長圓形小點,有些突起。病斑擴展 緩慢,直徑僅3-5毫米。中間開裂并下陷,嚴重時莖上病斑也可相連成片。葉柄 感病后,癥狀與綠色莖相同。萼片上初發(fā)病時為褐色突出小點,嚴重時邊緣焦枯。 墨綠色霉層比較稀疏。
傳染途徑:牡丹紅斑病菌以菌絲在病組織上及地面枯枝上越冬,翌年春季產(chǎn)生 分生孢子侵染危害,再次侵染時一般下部葉片最先感染,此病無再次侵染或只有一 次再侵染,病害嚴重與否決定于初次侵染,病害輕重還和冬季修剪病枯枝是否徹底 有關。開花后逐漸明顯和加重。天氣潮濕季節(jié)病害擴展較快。
防治方法:應實行栽培管理措施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針。有以下幾點:
(1)園藝防治。冬季整枝時必須將病枝清除,冬季齊地面將地上部分的枝葉 割去,以不傷土中的芽為原則。盆土表面挖去10厘米左右,重新墊上新土。
(2)藥劑防治。早春植株萌動前噴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一次,長葉后噴 50%多菌靈液3-4次,10-15天噴1次。初見病后及時摘除病葉,噴灑藥液進行 全面防治。噴藥時特別注意葉片背面,并且噴灑均勻、周到。常用藥有:60%防霉 寶超微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k)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 劑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 或2%b0-10(武夷霉素)水劑150倍液等,每7、8天噴1次,連噴2-3次。粉法 施藥或煙熏施藥(適用于溫室):傍晚時噴撒粉塵劑或釋放煙霧劑防治葉霉病。常 用粉塵劑有百菌清粉塵劑,7%葉面凈粉塵劑及10%敵托粉塵劑等。粉塵施 藥或釋放煙霧劑后,封閉大棚、溫室過夜。煙熏法、粉塵法,最好與藥液噴霧交替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