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后,隨著氣溫的升高,各種病蟲害也漸入相應的高峰期而為害茶樹。目前茶樹病蟲害以蟲害居多,如食葉類害蟲、吸汁性害蟲等在部分茶園較重;病害則以茶炭疽病為主。茶農(nóng)應積極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避免盲目用藥,減少茶園噴藥次數(shù),達到經(jīng)濟、無公害化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主要病蟲的發(fā)生特點
1.茶毛蟲又稱毒毛蟲
幼蟲3齡前群集,成蟲有趨光性。低齡幼蟲多棲息在茶樹中下部成葉背面,取食下表皮及葉肉,2齡后食成孔洞或缺刻,4齡后進入暴食期,嚴重發(fā)生時也可使成片茶園光禿。
2.茶尺蠖又稱拱拱蟲
它以幼蟲殘食茶樹葉片,低齡幼蟲為害后形成枯斑或缺刻,3齡后殘食全葉,大發(fā)生時可使成片茶園光禿。
3.假眼小綠葉蟬又稱葉跳
它以針狀口器刺入茶樹嫩梢及葉脈,吸取汁液,造成芽葉失水萎縮,枯焦,嚴重影響茶葉產(chǎn)量和品質(zhì)。該蟲是我市近幾年的主要害蟲。
4.茶癭螨又稱茶刺葉癭螨
該蟲蟲態(tài)混雜、世代重疊,一年可發(fā)生10多代。各蟲態(tài)均可在成、老葉越冬,其卵散產(chǎn)于嫩葉背面,尤以側(cè)脈凹陷處居多。它吸取茶樹汁液,使受害芽葉失去光澤,葉脈發(fā)紅,葉片向上卷萎縮,嚴重時造成芽葉干枯,葉背并有褐色銹斑,影響茶葉產(chǎn)量和質(zhì)量。5月中旬-6月下旬及7月中旬-8月下旬為害較重。
5.茶炭疽病主要為害成葉和老葉
病斑多自葉緣或葉尖,開始成水漬狀暗綠色,圓形,后漸擴大,成不規(guī)則形,并漸呈紅褐色,后期變灰白色,病健分界明顯。病斑上生有許多細小、黑色突起粒點,無輪紋。其發(fā)病通常在多雨年份,同時,偏施氮肥的茶園中也易發(fā)生。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機肥:
茶園增施有機肥可減輕螨類的為害,還可減少茶苗根結線蟲病及一些葉部病害的發(fā)生。
2.淺耕除草:
采摘茶園春茶結束后的淺耕除草,可消滅茶尺蠖等在土中棲息的蟲蛹。
3.注意排水:
梅雨季對地下水位高的茶園,開溝排水尤為重要,可減輕喜蔭濕病蟲的為害。
4.藥劑防治:
5月下旬至6月對假眼小綠葉蟬、茶尺蠖、茶小卷葉蛾等害蟲,可在卵盛孵高峰期或低齡幼蟲盛發(fā)期用2.5%魚藤酮乳油或bt制劑300--500倍液防治,安全間隔期3-5天;也可選用10%聯(lián)苯菊酯或5%甲維鹽1500倍液防治,安全間隔期7-10天。防治茶癭螨選用1。8%阿維菌素1500倍。(文章來源:隴辰農(nóng)業(yè),圖片來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