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古茶山:巴達、西定的古茶樹究竟是什么時候種植的?

發(fā)布時間:2023-08-23
圖為:巴達寨
接作者上文《巴達古茶山曼邁兌普洱茶古樹茶怎么樣?》。漢族村民們說,他們的祖上剛來時沒有地種,地是傣族和布朗族的,漢人們便烤酒賣給傣族、布朗族,從而換得糧食、茶葉。清朝時漢人們不敢下壩子,壩子里住著勐遮大土司,不許漢人進傣族寨。
民國時期勐遮改為南嶠縣,漢人來當縣長,舊筍成為南嶠的一個鄉(xiāng)。鄉(xiāng)長姓黃,是普洱派來的,黃鄉(xiāng)長家是舊筍鄉(xiāng)最有錢的大戶,家里有二三十匹馬,經(jīng)常幫佛海的茶號馱茶去緬甸,又從緬甸馱回棉花、大煙。黃鄉(xiāng)長的太太戴著金手鐲,體面得很,黃鄉(xiāng)長自己組織了一個自衛(wèi)隊有九十多個人,舊筍大寨的許多漢人都去過緬甸,有個別漢人還帶回緬甸女人做老婆。
1948年底黃鄉(xiāng)長帶人與勐遮壩的土司打了一仗,隨后便帶著太太兒子去了緬甸,以后再也沒有回過舊筍。1950年共產(chǎn)黨的部隊打過了瀾滄江,舊筍大寨有錢的漢人都跑到緬甸、泰國去了。
舊筍大寨的老人們還說,五十年前,舊筍后面的山上有不少大茶樹,1958年開地時都砍完了,舊筍大寨在漢人沒來之前是布朗族在此居住。西定鄉(xiāng)有兩個漢族寨,另一個漢族寨叫帕蚌村,帕蚌村離舊筍大寨僅5公里。帕蚌村的漢人從祖籍和遷來的時間上與舊筍大寨差不多,來帕蚌最初也是靠烤酒謀生。帕蚌的漢人說,清朝時期壩子的田是傣族的,山上的地是布朗族的,漢族和哈尼族沒有地,漢人下壩子替傣族插秧割谷子,谷子收獲后與傣族對半分。
漢人到巴達、西定的山區(qū)定居100多年了,他們在生活習俗上仍然與布朗族、哈尼族有很大的區(qū)別,漢人們不住干欄式木樓,飲食習慣上與布朗族,哈尼族有明顯的區(qū)別,特別是那些祖籍為四川的漢人,做的咸菜其味道和四川、重慶一帶完全相同。但漢人寨中有不少女人穿的衣服和布朗族或哈尼族有些相似,衣服的袖邊、褲邊都要繡些花,可能是因為早期來巴達、西定的漢人娶的妻子都是少數(shù)民族,所以女人們的服裝還保留著少數(shù)民族的一些特征,但這些衣著有布朗族、哈尼族特點的婦女都稱自己為漢族,他們接受了家庭中以男子為中心的漢族文化。
在宗教信仰上,巴達、西定的漢人也沒有融入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布朗族村寨都有緬寺,舊筍大寨和帕蚌村的漢人們則蓋土地廟,敬土地爺。土地廟蓋得很簡陋,比起江東岸的易武、倚邦的大廟相差甚遠,舊筍大寨的土地廟僅是一間棚子,里面供著一塊石頭,漢人們說那是塊神石,保佑著他們子子孫孫在這里安居下去。從漢人們建廟的希企來看,漢人早期到西雙版納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塊屬于他們的土地,漢人們的信念,有了土地才能安身立命。
民國成立之前,瀾滄江西岸的勐海還沒有改土歸流,傣族土司統(tǒng)治著勐海,漢人們在勐海的境遇比江內(nèi)的勐臘六大茶山的漢人們要艱難得多,一百年前勐海地區(qū)很少使用貨幣,商品交換是以物換物,漢人們兩手空空身帶烤酒技術(shù)走夷方奔茶山,且生存下來、安居下來、建起大寨,他們的不畏艱辛開拓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也值得稱贊。
從漢人們選擇的安居點來看,他們安居的村寨都靠近古茶園,漢人們烤酒向壩區(qū)傣族換糧食,向山區(qū)布朗族換茶葉,漢人們至少在光緒年間已在販運巴達的茶葉,但漢人們將茶葉賣到大理還是思茅或是緬甸就不得而知,因為從巴達、西定到緬甸僅一天的路程,另外從西定→瀾滄→雙江→博尚一鳳慶→大理也有一條運茶大道。
點擊《普洱茶原產(chǎn)地西雙版納》返回閱讀目錄
上一個:夏秋季桑樹生理性病害防治意見
下一個:德國a-eberle測量適配器

請問我買了域名之后,應該怎樣進行解析呢?
簡述標準貫入試驗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肝病患者飲茶更有益
工程保險賠案處理中的風險管理技術(shù)
港行手機壞了怎么辦
RC2010JK-071RL,2010 1Ω 5% 3/4W 電阻
試湊法確定PID調(diào)節(jié)參數(shù)
葡萄開春如何管理
qq刪好友是雙向的嗎怎么刪(qq刪好友是雙向的嘛)
電腦硬盤多少錢一個筆記本,筆記本硬盤多少錢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